浅谈初中班级中“小团体”的教育管理

2023-04-17 05:2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初中班级中“小团体”的教育管理》,欢迎阅读!
小团体,教育管理,班级,初中



浅谈初中班级中小团体教育管理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学校的班集体中,常常看到三人一团,五人一伙的学生,他们之间关系密切,交流频繁,行动统一。这些学生他们以相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价值取向、性格相似、脾气相投等等成为聚集在一起的理由。他们彼此为哥们儿撑腰、打抱不平、甚至违规违纪,甚至有的不良小团体会与教师对着干。



学生中的这些小团体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很多学生都会属于某个小团体,社会学称之为非正式群体。这类群体一般具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自发形成的。小团体从共同的利益、需要出发有自己约定俗成的规矩,与成员内在需求比较融合,对每个成员的指导和调节作用甚至比正式群体的强制规定更大;二是成员之间的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或情感色彩,以个人的喜爱、兴趣、依恋需要等心理相容为基础,维系的力量来自成员间情趣、利益的一致,或爱好、志向、个性、思想等的相似和相容,所以情感维系和心理凝聚力较强;三是这种群体组合随着个人的喜好而变化,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四是领袖人物是自发产生的,往往是在某些方面出色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同。这样的领袖人物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和号召力,可以左右小团体内同学的言行,而其他同学会无条件地愿意接受其指挥和安排。从小团体与班级大集体的关系来看,我们可以将小团体分为健康向上型、逍遥自在型和破坏对立型三种。健康向上型班级小团体积极支持、配合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活动,有利于班级管理,他们中的成员有不少是班干部;逍遥自在型小团体对班级事务漠不关心,对有兴趣或有利于他们的班级活动能主动投入,反之则事不关己,不闻不问;破坏对立型小团体与班集体处于对立状态,喜欢以群体形式与班级、老师甚至学校对抗,他们对立的言行举止往往令老师头痛不已。这种对立型小团体如果不及时教育转化,不但不利于班级、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和谐稳定,甚而至于有的小团体会走上危害社会、违法犯罪的道路。在小团体的交往中,学生们敞开心扉,无拘无束的平行沟通,心情特别愉快,有利于消除紧张、疲惫,减轻各方面的压力与痛苦,有的还会提高学习效率。在满足学生合群需要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一味的放任自流,任其发展,结果导致消极的小团体的产生,使得班级的组织纪律松散无序,班集体的凝聚力受到冲击。因而,班主任应该做好疏导、教育工作。



1、进行多方面配合,加强群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凝聚力强大的班级,并不是简单的群体之和,是一种整体大于局部的整合。教师在日常管理中不能人为的把学生化为三六九等。各种小团体形成后,生之间的交流相对局限于自己的那几个人形成的圈子内,与他人、其他群体之间交际相对少。特别是那些具有消极倾向的小团体,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利己主义严重,只顾群体成员的利益而妨碍班集体的利益,这种群体则应以疏散。因为他们之间也许因为一时冲动而走到一起,长此下去,必然会削弱班集体的力量。此,就小团体内部而言,我们应注重利用小团体的内部效应,为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课堂中来创造机会;利用群体的内部帮助,纠正老师无法纠正的错误;用群体的内部竞争,让更多的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就小团体外部而言,应引




导学生多进行群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例如进行以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尊重意识、学习意识、合作意识、表现意识,提高其表达、理解、评价、综合、协调等方面能力。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合作,把群体的积极的共同的认识,转化为全班的共同认识;通过群体互助,纠正群体的局部性错误;通过群体竞争,促进群体共同进步。教师要加强与家长联系沟通,了解家长的思想观念,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通过家校联动,加强对团体成员的课余时间进行管理教育



2、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情动人。

小团体成员之间互相切磋、学习,可以增长知识,交流感情,增进友谊,尤其是在困难时,互相帮助,起到了补充作用。从这一角度上说,那些积极向上的小团体应该以鼓励为主,促使其不断进步。但是,学生毕竟社会阅历浅,人际经验缺乏,要想把握好交往的尺度,确非易事。把握失度,就会产生消极影响。那些被轻视、被遗忘、被厌恶的弱势群体,他们在班里难以有知心朋友,不少人也向往集体生活,想与其他同学交往,但常受到冷遇。他们希望在班级里取得较高的地位,有的试图用各种手段吸引同学的注意,有的则因不满自己的处境而结伴逃学,有的甚至去街头伙伴中寻找同情,有的则时常表现出无理取闹、借故起哄、逃避集体活动等反社会倾向,被社会、学校、家庭称之为难以管教的学生。这一类的学生如果由于不走正道而形成群体,极易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班主任应不让他们过从甚密,以松散型为宜,即使出现问题也便于各个击破。同时,要设法把他们吸引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开展一些能够展示他们特长的活动,如班级体育竞赛、手工制作比赛、手抄报评比、我为班级献一计等。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赢得别人的尊重,改变其他学生对他们的成见,使其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需要。要知道,这些有反集体倾向的学生虽然是少数,但其影响极大,应与家庭、社会配合,关注其交往群体,敦促他们远离不良群体。对于那些家庭造成不幸的学生,应帮助他们走出那个相对封闭的圈子,分散自己过多沉湎于痛苦中的精力,多与班级里的其他同学交往与接触,把家庭的不幸,用勤奋的学习和对远大的理想的追求来替代。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师不仅要当经师,更要当人师。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与人交往,并根据学生交往的需要、能力的差异性,指导他们正确认识周围的人,懂得如何避免和解决冲突,积累交往的经验。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教师用爱心去努力营造一个互相信任的情境,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在信任中获得沟通,在成功中恢复自信,在考验中明辨是非,在冲突中锻炼意志,在道德选择中走向成熟。



3、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转化核心人物思想。

小团体的成员,一般有其公认的代表,在某一团体中有着领袖的地位或核心作用。该生在小团体中的威望与他在正式班集体中的地位有时会不一致,就是说,这些领袖在班级里不一定是班长、学习委员,也许连小组长都不是,但他们在小团体中的影响,可能会胜过父母的赞许、老师的评价、同学的认可。转化好团体领袖是做好引导转化工作的关键。因而,有效地利用小团体中核心成员的作用,必然会受到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教育转化小团体核心人物的工作要耐心细致,找准切入点,适当时可以先委以重任,然后想方设法帮助其完成任务,并及时给予当众表扬,激发其心中的共鸣,逐步消除其对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87d09fc1a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