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在农历的天空下

2022-05-18 15:5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栖息在农历的天空下》,欢迎阅读!
空下,栖息,农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栖息在农历的天空下

作者:覃江红 王超 马蒂燕

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8年第11

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国几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我校以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开发实施《栖息在农历的天空下》校本课程,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教育效结合,引领学生走进传统、亲近经典,帮助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实现文化自信的终极目标。

立春草木知——课程开发循序渐进

文化选择是教育所承担的一项重要文化功能,而课程是学校教育进行文化传承的主要媒介。我校立足地域文化特色,紧紧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凝练并发展清泉文化,精心构建富有自身特色的清泉学校文化体系。作为培育清泉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立足学校实际,突出实践特色,大胆改革创新,逐步构建和完善清雅课程体系。为此,我们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并把《栖息在农历的天空下》相关研究作为重要抓手,将教育培植于文化的土壤之中,纳入到清雅课程体系,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中。

我校的校本课程研究历经春生、夏长、秋收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春生——社团启活动,活动显问题。校本课程研发之初,我们摸着石头过,依托汉语言文化校本社团,妄图将所有与文化有关的东西拿来即用,导致内容泛滥,形式单一,思维零散,讲解也是泛泛而谈,没有集中的一个点,完全没有体系。 第二阶段:夏长——问题变课题,课题生课程。问题的出现直接让我们萌发要通过研究来解决问题的想法,因此申报了省级课题研究项目,紧扣经典二字激发学生的研究正式确定。结合学生阅读兴趣,打印经典诗词让学生诵背,学生自制经典诗词课件共享,内容主要聚焦于课内外古诗词,时间主要集中于课间诵读,形式主要体现为齐诵。实践之后又出现新的问题:学生所读诗词比较零散,没有串成线,不成体系。因此,构建课程的想法由此而来。我们的课程目标为:基于清泉文化,培养具有清雅气质的学生,全面构建学生的阅读体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第三阶段,秋收——教师编教材,教材成体系。为了让校本课程向纵深发展,我们决定编写具有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栖息在农历的天空下》应运而生。结合这个选点,最初我们汇集整理相关资料,发现二十四节气涵盖庞大的知识体系,相关内容十分丰富,但并不都能契合目标、为生所用,于是我们化繁求简,从由来、三候、字源、诗词、对联、农谚民谣、农事歌、文化风俗、趣闻轶事、推荐阅读十个方面入手搭建二十四节气的知识体系,做到厚积薄发,校本教材《栖息在农历的天空下》初具雏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893ec9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