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与诗歌

2022-04-06 20:0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余光中与诗歌》,欢迎阅读!
余光中,诗歌

余光中与诗歌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但台湾和大陆人为地长期隔绝,使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历史沧桑感。即特有的“中国情结”。而余光中先生则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称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醒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人们评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多变,技巧多姿,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因此,他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诗中出现的“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 “浅浅的海峡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可见作者愁思之重。小时候与祖国母亲分隔两地是由于国家政策关系,那时只能通过书信的形式,用一枚小小的“邮票”承载自己厚重的乡愁,一枚小小的“邮票”成了两岸人民情感交流的枢纽,到了中年,作者成家立室之后依然不能摆脱这种隔岸的牵挂。本应幸福,温馨而甜蜜的婚姻却变成了海上旅途的疲乏,孤独,一张张旧“船票”饱含了多少空虚的岁月和相聚的感动。而最令诗人痛心疾首的是自己朝思暮想要回去探望的老母亲,却在苦苦的等待和思念中烟消云散,被一撮刺眼的黄泥永远地掩埋在自己苦思的故土里,一座短短


的坟墓却成了生与死之间无法逾越的长城,一座短短的“坟墓”却成了数不尽的思念。

余光中先生在叙述自己思乡的感情基础上,将这种情感体验流露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将所有海外游子,港澳台同胞们乡愁的心声用一湾浅浅的海峡展现给了祖国同胞,将这种乡愁的中华民族本性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灵的殿堂里。此时,诗歌的思想情感已经升华到了整个民族及全世界华人的心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叶落归根情结。

《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它以民谣的歌调深沉而忧郁地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这首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从内容上说,“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虽曾接受过现代主义的浸染,但骨子里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诗歌内容触及思想深处的“中国意识”时,自然而然地摄取了“乡愁”这一主题。

余光中真的带给我们太多别样的清新,别样的感受。他一直就像一个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家,《等你,在雨中》诗作名曰“等你”但全诗只字未提“等你”的焦急和无奈,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等你”的幻觉和美感。“我”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莲象征美丽与圣洁,诗中的莲既是具体的实物,又是美与理想的综合。因此诗人把约会的地点安排在黄昏的莲池边。写“我”望着姗姗而来的美人,仿佛看到了一朵红莲„„ 诗歌至此嘎然而止,但又余音袅袅,留给人们无限想象的余地,使读者久久找不到走出诗境的途径。

对于爱情,余光中是这样看待的:“人如果太绝情,老是理性地慧剑



丝,也未免不乏味了,像是不良的导体;但若是太自作多情,次发生爱情就闹得天翻地覆,酿成悲剧,又太天真了。爱和美不一样:爱发生于美却要靠恰好的距离。水中倒影总比岸上的实景令人着迷。”

余光中的诗歌语言清丽,声韵柔婉,具有东方古典美的空灵境界,同时,从诗句的排列上,也充分体现出诗人对现代诗歌的刻意追求。在回归传统时他并不抛弃“现代”,他寻求的是一种有深厚传统背景的“现代”,或者说是一种受过“现代”洗礼的“古典”。诗歌运用多种现代写作手法,把现代人的感情

际生活,


与古典美揉合到一起,把现代诗和古代词熔为一体,使得诗歌达到了一种清纯精致的境界。

在读余光中的诗歌中我们会发现他诗歌文字朴实自如,通俗易懂;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1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乡愁和爱情总是永远的,余光中将台湾的命运与整个大陆连接在一起,在丰富的联想中,从时代的变化写到永恒的乡愁和坚贞的爱情,他从朴实的语言中流露出自己真实的情感,他渴望祖国统一的情怀一直在他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他对待爱情的眼光也在虚虚实实之间





1

选自《大学语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8a4f385e53a580216fcfeb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