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上虞:《白马湖》

2022-05-28 14:08: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乡土上虞:《白马湖》》,欢迎阅读!
上虞,白马湖,乡土

乡土上虞:《白马湖》



白马湖的出名在于夏丏尊的名作《白马湖之冬》,还有朱自清的《白马湖》。夏丏尊的文章写了白马湖冬天风的肆虐,朱自清的文章写了春天和夏天水的可爱。不管写好的写坏的,在名家的笔下都写成了极致,白马湖于是出名。 我到白马湖,却是去年的秋天。

那是个欲雨未雨的下午,黑压压的天空,灰蒙蒙的湖水。湖后面的山也失去了春夏时的葱茏,与山下的村舍瓦房一样显得黯淡而暧昧。没有朱自清笔下那醉人的绿意。朱自清是写绿的圣手,他把白马湖的绿,写得像仙岩梅雨潭的绿一样精彩:“山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那软软的绿呀,绿的是一片,绿得却不安于一片……界出无数片绿,闪闪闪闪的,像好看的眼晴。”可惜来的不是春天、夏天,看不出这般的美好。也不是冬大,更没有夏丏尊当年可怕但“却与别的地方不同”的风。

但我又庆幸来的不是春天夏天和冬天,让我看到夏先生朱先生没有写到的白马湖。

我先是在春晖中学里面看白马湖的。因春晖中学的校园太大,湖就显得小,像一条宽宽的大河绕着群楼密布的校园。及致走出校门,走到湖边看时,才觉得小看了它。白马湖原来是好大一片的沼泽,长长宽宽或圆圆方方的连接成一片,


从群山中流来又浩浩荡荡地流向远方。只不过水边不时被切割成一块块建筑,作养鸡养鸭和水上餐馆用。

回到湖尽头,也是朱自清说的湖和山的吞吐处,一个叫西徐岙的地方看湖,又是另一番景象。

与春晖中学一桥之隔的名人文化带,完全是当年作家笔下的情形:山脚下一溜小洋房小平房都是名人旧居。有供着春晖中学创办人牌位的春社,有樟树和黄连树掩映下的当年校长宅邸的山边一楼,有弘一法师住过的晚晴山房,有丰子恺住过的小杨柳屋,有夏丏尊的平屋,有朱自清住过的小院……每座房子都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走进平屋,听不见当年吓人的寒风呼号声,也听不见饥鼠磨牙声,也听不到丰子恺朱自清当年呼朋喝友饮酒的喧闹声。只有室内陈设如故,让人猜想夏先生当年青灯如豆奋笔疾书的画面。 晚晴山房是当年丰子恺等人特意为乃师李叔同集资在山坡上盖的一幢三间平房,李叔同曾来住过一阵子,房中还挂着他的画像和他书写的对联。现在又是名人文化带管理处,有游客来,总要求签名题字留念。

最好的是丰子恺故居。一个小台门,门上有匾,写着“小杨柳屋”四字,是丰子恺的题款。进门是三间两进平房,里头摆着书桌笔砚,墙上挂着丰子恺的漫画。朱自清的小院就在旁边,分别与丰子恺的小杨柳屋和夏丏尊的平屋毗邻。遥想八十来年前,这班国家顶级的文人墨客聚居一起,教书之


余,写文作画,饮酒吟诗之时,这白马湖畔该是何等的热闹。 名人故居外的白马湖,是湖的起点。湖面开阔,望去波涛浩瀚的样子。湖水又深澈,真像朱自清说的“一点儿不含糊像镜子。”也因为开阔和深澈,所以“别处湖里都长了草,这里却还一清如故,白马湖中最大的,也是最好的一个。湖边依当年的样子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杨柳和桃树。因杨柳和桃树都小,找不出当年丰子恺种的那株以它名屋的小杨柳。站在柳堤边,想起这里除了夏丏尊、丰子恺、朱自清,还来过蔡元培、黄炎培、胡愈之、何香凝、俞平伯、柳亚子、张大千、叶圣陶、黄宾虹等名人大家,白马湖即便不出名,也难。

原文作者:刘文起先生,原文《白马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8cf5b4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3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