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回延安教案156

2022-03-20 15:13:3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回延安教案156》,欢迎阅读!
延安,下册,教案,单元,语文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 回延安



1、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点,体会比兴的方法和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体会诗人重返延安的激动感情,领会诗人对延安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自觉地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1、信天游的艺术特征(比、兴) 2、诗歌所深寓的感情。 3、朗读与背诵。



一、新课导入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又一批进步青年奔延安,在延安学习、生活、战斗、成长,和延安人民结下了鱼水深情,这些人后来又离开延安奔赴全国各地,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这些人离开延安,并没有忘记延安,而是对延安魂牵梦绕。若干年后,他们又回到了延安,当看到那熟悉的山山水水和热情的乡亲们时,他们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贺敬之的《回延安》(板书课题)

二、资料助读

贺敬之,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系学习,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造了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新歌剧《白毛女》1946年离开延安,去华北根据地工作,解放后长期从事文艺创作和文艺领导工作,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

三、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热烈、欢快、亲切、昂扬) 第一部分:激动、跳跃;第二部分:深厚;第三部分:真挚、亲切;第四部分:热情、




明快;第五部分:激越昂扬。

在把握感情基调的基础上齐读全诗。 四、介绍信天游的知识。

大家都读了两遍,我们发现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格式上每两句一节,押一韵,往往是上句旨在比兴,下句道出本意,一般一节表达一个意思,也有几节组成一个部分,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这种形式叫做“信天游”,广泛流行于陕北一带,有强烈的民歌色彩。

五、讨论。

1.把“回延安”改成“去延安”“到延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用“回”字说明作者犹如一个远离家乡、久别母亲的孩子,回到家中,回到母亲的怀抱里,显得无比的亲切,“回”字更能表达出诗人与延安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和感情,“回”是全诗的诗眼,“去”、“到”没有这种效果。

2.说一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

⑴写诗人离别延安十年后,再踏上延安土地时的兴奋,激动以及见到亲人的喜悦之情。 ⑵回忆十年前在延安的生活,抒发诗人和延安的血肉关系、母子深情。 ⑶描写亲人欢聚一堂,亲切叙旧的热烈场面。

⑷写今天在延安城看到的崭新面貌,表现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 ⑸回顾延安的光荣历史,展望延安的锦绣前程,表达作者的惜别之意。 六、朗读全诗 七、作业:背诵这首诗 八、板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8e0627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7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