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特征与分异规律

2024-01-27 16:22: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特征与分异规律》,欢迎阅读!
地理环境,亚洲,规律,特征,区域

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特征与分异规律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大陆东至杰日尼奥夫角(西经169°40′,北纬60°05′,南至皮艾角(东经103°30′,北纬1°17′,西至巴巴角(东经26°03′北纬39°27′,北至切柳斯金角(东经104°18′,北纬77°43′。亚洲东面是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则濒临印度洋,西面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面隔亚丁湾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面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一、 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特征 1.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亚洲是全球最大的陆地自然综合体。其地理环境结构整体性的主要特征为强烈的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性和结构的复杂性, 这也是亚洲相对于其他各大洲的所具有的独特性。亚洲位于地球的东半球东北部、亚欧大陆东部的地理位置,是地球上最大陆块——亚欧大陆的主体。其地势最高、起伏极端、结构特殊的地形,大陆性强烈、季风性典型、类型极复杂的气候,长河众多、内流区广大、辐射状的水系,以及植被土壤带与动物界分布空间组合错综复杂,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具有多样性、极端性和典型性;地理环境结构以纬度地带性为基础,有非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综合烙印;矿藏、水力、森林、动物等自然资源的丰富性。总的来说,亚洲是以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性和结构的复杂性区别于其他各大洲。

2. 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亚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并不等于均一性,在整体之中还包括着各个部分。各个部分之间在由于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而紧密联系、有机结合的一致性中,还存在着由于某些要素的影响而互相区别、同中有异的差异性。例如北亚在同一纬向自然带中包括着经向差异,东亚在同一经向自然带中包括着纬向差异。从整体内部各地区间的相互区别方面来研究地理环境的结构,就能揭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那么,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如何体现出它的差异性呢?这就要对亚洲自然综合体的整体进行区域分异,而地理位置、构造单元、地表结构、气候类型、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就是进行区域分异的重要因素。亚洲的区域分异(自然区划)首先应反映出纬向地带性、非纬向地带性以及两者的综合作用。这也就是综合性原则。反映纬向地带性规律方面,主要根据气候带和气候类型的划分,并联系主要的自然植被类型,进行区域分异。反映非纬向地带性规律方面,主要根据构造地形类型并参照发生学原则进行区域分异。根据纬向地带性和非纬向地带性的区域分异规律,亚洲区域分异的特征是:

(1)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际自然综合体,包括寒、温、热三带。这就使亚洲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差异,表现为自北而南循序更替的自然带,即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风林带、热带雨林带。这种完备、多样的自然带,在各大洲中是少见的。

(2) 亚洲构造地形复杂多样,中部山地高原汇聚,内陆距海遥远,这些非纬向地带性因素对纬向自然带的分布,有着显著的干扰和破坏。它使纬向自然带仅在亚


洲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表现明显,而在东亚 ———中亚 ———西南亚之间,则以非纬向地带性占主导,表现为由内陆荒漠、半荒漠向外经草原、森林草原到外围的森林带,呈非纬向的环状排列。在高山高原区,具有垂直自然带结构。 (3) 亚洲的大陆轮廓北宽南窄,因而具有世界上分布最宽广的北极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草原和荒漠带。亚洲的亚热带地区,东西跨度广,非纬向地带性差异明显,成为世界上最复杂的亚热带。亚洲南部的热带地区,分布面积小,且散布于岛屿和半岛上,是世界上分布比较分散的赤道雨林带。

(4) 根据亚洲地理环境纬向和非纬向地带性两者兼容、交叉的关系,可将亚洲划分为六个一级自然地理单元,即北亚、东亚、东南亚、南亚、西南亚和中亚大区。 二、 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规律

亚洲自然地理环境区域分异的总体规律,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亚洲由于具有广大空间,包括从赤道带到北极带所有的纬度带,这就使亚洲首先具有显明的纬向地带性差异,表现有自北而南循序更替、非常齐全的纬向自然带。而且亚洲具有世界上分布最宽广的北极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具有世界上分布比较分散的赤道雨林带。

2)亚洲由于构造地形复杂,中部山地高原汇聚,内陆距海遥远,这些非纬向地带性因素对纬向自然带的分布,有显著干扰和破坏,使上述纬向自然带仅在北亚东亚东南亚的序列之间表现典型,且只有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表现为世界性自然带;而东亚中亚西南亚之间,则以非纬向地带性差异占主导,它们的自然带结构与纬向发生很大变型,表现为由内陆荒漠、半荒漠向外经草原、森林草原而到外围的森林带,呈非纬向的环状排列;在高大山脉和高原区更具有垂直自然带结构。这样,亚洲自然综合体的第一级划分,就首先分出六大自然地理单元,即东亚、东南亚、南亚、西南亚、中亚和北亚。这种划分,反映出亚洲地理环境纬向地带性和非纬向地带性两者兼容并包、错综复杂的交叉关系。

3亚洲自然地理环境在第一级区划的基础上,还可根据各大区的内部差异,进一步划分出21个自然地理副区。每一大区或副区都各有其自然地理的相对一致性,而各大区或副区之间,也都各有其独特性或区际差异性。如北亚大区的区域分异纬向地带性最为典型,景观的南北变化大于东西变化;区域分异是在南北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映出东西差异。中亚大区与同纬度的东亚大区之间的区域分异,非纬向地带性比较明显,景观的东西变化大于南北变化。从亚洲整体来看,东亚大区本身既是体现全洲性南北纬向地带性差异的一环,也是体现全洲性东西非纬向地带性差异的一环。至于亚洲大陆东西延展很宽广的亚热带,非纬向地带性(主要是由于海陆影响和地形差异)最为典型,这里是世界上非纬向地带性分异单位最多的地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90a62ed62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6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