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好声音”:广西容县农民杨万宗义务广播30 年

2022-05-30 02:37: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乡村好声音”:广西容县农民杨万宗义务广播30 年》,欢迎阅读!
容县,杨万,广西,乡村,义务

“乡村好声音”:广西容县农民杨万宗义务广播30

作者:暂无

来源:《农家之友》 2014年第6



“下面播报一个最新消息……”

正午,广西容县容西镇祖立村立垌屯的大喇叭忽然响起。

“刚刚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上,中央领导表态了,农村补贴今后不光继续有,而且还会增加10%。大家放心吧!”

播音者杨万宗,63 岁,一位普通的农民。

1984 年起,杨万宗就在家里义务办起了广播室。每天早晨6 点半和傍晚7 点,准时用当地方言播报新闻、宣传政策、传达通知,或者根据村民需求播放歌曲、戏曲等。

寒来暑往30 年,在党组织支持下,杨万宗的声音一直在这片乡土上空回荡,奏响了一曲“乡村好声音”。

小广播,大世界

1984 年冬,杨万宗和几位村民将1 万多公斤石灰,运到数百公里外的广东高州、信宜等地,想卖个好价钱。岂料,辛辛苦苦运到后发现,当地的价格比家乡还低,费力又亏钱。

这次经历,让杨万宗深受触动:“信息不通,处处瞎蒙!”立垌山高路远,信息闭塞,怎样才能找准发展的路子?

他买来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收听相关信息。没想到,“小小一盒子,装着大学问,自己很快‘路子广’‘消息灵’了”。

“好东西就该拿来和大家分享!”杨万宗冒出个念头:何不自办一个广播室,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信息知识。

他的想法得到了村里的支持。杨万宗用家里的全部积蓄,买了碟机、扩音机,在村前村后的制高点分别装了高音喇叭,“杨氏广播室”宣告成立。

从此,每天早晚,杨万宗的方言广播总会准时响起。

广播开播不久,他家里便热闹起来。村民三三两两登门,有来助兴的,也有来提建议的。

妻子见广播如此受欢迎,也从反对变成了支持。

杨万宗偶尔不在家的日子,她还会“客串”一把。

随着家里经济逐渐宽裕,杨万宗购买了先进的功放机、扩音器等。30 年间,先后换下的设备有数十套,堆满了一屋子。


杨万宗只上过初中,文化水平不高,他就找来字典,现学现播。他自费订阅多种报刊,看电视时专盯新闻和农业节目。前些年,他学会上网后,新闻通过他的大喇叭,让乡邻第一时间都知道。

每天,广播陪着村民出工,陪着孩子上下学。

久而久之,杨万宗的广播成为村民的“依赖”。

离不开的好翻译、号角

杨万宗的广播“居高声自远”,辐射立垌及周边几个村屯2000 多人。每天清晨,家家“开门八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外加听听大喇叭。

“它是我们大伙的好翻译,是生产生活的号角,我们一天都离不开。”……几位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对笔者数起广播的好处。

现在农村多是留守老人,看电视听不懂普通话,杨万宗就用本地方言,把村民不懂的内容“翻译”成大白话播出来,大伙一听就明白了。

起初,新农合、养老保险等新事物,很多人不理解、不接受。杨万宗意识到,对“三农”政策缺乏了解,是村民生产生活缺乏“安全感”的根源所在。“只有了解政策,才能把握方向。”他自己吃透政策后,在广播里给大家“算账”:“新农合,你每年交几十块,生病住院可以报销几万块,划算不?养老保险,每年交一百块,60 岁后每年就领一千多块,划算不?”

大家一听,觉得在理,欣然接受。

时代在发展,立垌村民也开始使用数字电视、互联网,可是大伙对杨万宗广播的依赖丝毫没有减少。“现在,我们做什么都听广播的,感觉‘有组织、有纪律’,有主心骨。”村民杨换宗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如遇紧急事件,大喇叭就成为行动的“号角”。

2007 年初,邻村山林发生火灾,发现者首先电话通知杨万宗。他在广播里一喊,几分钟时间,村民们骑车的、跑步的,齐赶到山头,迅速将火扑灭。“比119 还快呢!”杨万宗说。

这次经历,让杨万宗受到启发,他上网学习消防法规和防火灭火知识,在广播里反复教大家。近年,邻村发生4 起火灾,他的广播都发挥了报警召集功能。

过去每到春节,村民喜欢聚在一起打牌赌博。为了改变这种陋习,杨万宗每年组织开展“贺岁杯”篮球运动会,把大喇叭搬到球场,现场解说,加油鼓劲。

“贺岁杯”连续举办了17 届,在当地打出了名气,附近乡镇、县城甚至北流市的群众也组队前来参加。

如今的祖立村,邻里关系融洽和谐,村民不迷信不赌博,多年来没发生一起治安案件。台商叶国斌在祖立村投资经营兰园快10 年了,他告诉笔者:“这里真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我们很多贵重物件都是露天存放,从未丢失过。”

千人同唱“乡村好声音”


岁月流逝,杨万宗的声音由洪亮变得沙哑。往日和他一起做生意的,很多已经发家致富,腰缠万贯;而他痴迷于这个“赔本生意”,仍旧守着几间老屋。

30 年,杨万宗成就一事。他把广播办得风生水起,在他的宣传带动下,周边村民学科技科技的氛围异常浓厚,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在不断拓宽。

“虽然没有赚到钱,但我还是很有成就感。”

杨万宗说。

为不影响广播,杨万宗几乎从不远行。如需临时外出,就先把设备调好,让妻子代播,还反复叮嘱:“千万别误事呵!”

有一次,妻子生病到县城住院开刀,这可忙坏了杨万宗,每天凌晨4 点就从县城往村里赶。这样两头来回跑,广播从未间断。

农村电流不太正常,有时还会遭遇雷电,设备经常被烧坏。为此,他特意买了一套备用设备。30年来,设备、器材花费不菲,对普通农家来说是不小的负担,但他乐此不疲:“大伙儿满意,我就觉得值了!”

当时广西区领导同志了解到他的事迹后,曾专门前来看望他,并要求当地党委政府认真总结推广。

随后,广西区党委宣传部还专程送来了一台电脑和一套广播设备,并帮他装上宽带——杨万宗的“土广播”,从此进入“网络时代”。

令杨万宗格外开心的是,容县县委县政府向所有行政村赠送了广播设备,并遴选一批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乡土广播员”专门负责广播。

更多的“乡村好声音”,将在更加广袤的大地上空飘扬。

(刘昆 周仕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923e2ccbb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6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