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总要有些担当随笔

2022-04-22 22:36: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做人总要有些担当随笔》,欢迎阅读!
担当,随笔,做人,有些

做人总要有些担当随笔

做人总要有些担当随笔

世人皆知,在中国无论你做什么,都要了解这个社会。而最能了解社会的方式,则是通过人。那如何做一个中国人呢?在《做立体的中国人》(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8月第1版)一书中,著名作家梁晓声对中国人进行了探讨。无论是回望过去,还是刻画当代,无不针砭时弊,无不寄寓着梁晓声对中国人、对中国的殷切希望。

这本书是梁晓声近40随笔经典之作。包括《勇于羞耻的现代公民》《当今中国青年阶层分析》《敬畏为何在中国水土不服》《仅仅谴责是不够的》《狡猾是一种冒险》等篇目。书中,一条街道、一个剧团、千种表情、万般无奈……种种亲眼所见,都成为梁晓声剖解微型中,揭示社会病相的鲜活样本。他以事态、事实及鲜活的底层状况,把脉时代的症结,解剖国民性格,分析社会深层现象,探寻时代悲欢。字里行间,流露出他一贯的良知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对历史的反思、对民众的真实情绪和深切感悟。

梁晓声以众多小人物的微言微语,勾勒出浓厚的家国情怀。他从女人的视角看中国,写尽了近半世纪的女人,家庭女性、知识女性、青年女性、少女……面对求新,他的社会批判姿态并没有文人式的身段变化他认为真诚的文字任何时代都是需要的。所以,他大声疾呼,没有幽默感的民族是缺乏亲和力的民族,但是丧失了庄重气质的民族也将是不可爱的。民族是需要文化培养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有太多的青年以活在道德底线上为最快意的活法的话,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来说,是堪忧的。

那中国的文化中缺少什么?梁晓声认为缺少人文的因素。人文在高层面关乎国家的.公平、正义,在最朴素的层面,人文不体现在学者的论文里,也不要把人文说得那么高级,不要让我们没感觉到你不说我还听得清楚,你一说我反而听不明白了其实人文就在我们的寻常生活中,就在我们人和人的关系中,就在我们人性的质地中,就在我们心灵的细胞中,这些都是文化教养的结果,这也是我们学文化的原动力,而且是我们传播文化的一种使命。读之,感觉梁晓声的文字,始终坚持自己的操守,秉持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情怀,高扬人文主义的精神。

梁晓声依然保持着他那种罕见的真诚,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的义愤和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他疾呼,中国的父亲、母亲是天底下最可怜的人。他认为中国民间具有极其本能的、蚕丝被套般的向善维护系统,以影响自己的儿女们不变恶劣。这个系统从未被彻底摧毁。简单的家庭教育,体现一个最核心的伦理命题,那就是勿恶守善。所以当下的中国父母,重要的教育儿女成为善良正直的人,而不是一味去竞争、去争抢,平凡的人并不等于平庸。 梁晓声坚守自己的阵地,在这喧闹浮躁的世界里,他从民间的视角,关注最底层人物,关注社会,关注人性。梁晓声说,活在当下却说从前好的中国人,无疑是有的,但估计不会很多。说现在好的中国人,当是最多的吧?凡打从前活过来的中国人,即使对现在的中国满腹怨言,即使有办法能将他送回从前去,关键时刻大抵还是会对从前背转过身的。所以他说:我愿我们未来的中国,‘纸板人’少一些,再少一些;‘立体人’多一些,再多一些。这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声。

生活中的梁晓声低调、充满温情,但在争取公权力上,他是个斗士,声色俱厉、直言上书。他将目前之中国与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中国进行比照,认为一个正在富强起来、进步起来的中国是不容怀疑的。有一种思潮认为今不如昔,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知识分子的良知要求我应以真诚而有说服力的文艺作品表态:事实绝非那样。但历史告诉我们,世界上有不少国家,恰恰迅速地衰败于物质财富丰富了以后,典型的例子是古代大罗马帝国。读来让人


警醒不断。

梁晓声一直被当作是平民的代言人,通过他的作品,我们看到了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他们的追求及幻灭,他们的执着与无奈,他们的默默无闻所孕育的愤怒和反抗。梁晓声奉行文学要使社会进步,使人的心性提升的主张,文学的终极意义,就是要使我们的心性变得更豁达、更开朗,更善于自我化解忧愁、化解烦闷。梁晓声显然在努力追求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997e3a714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3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