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古诗

2022-07-25 07:1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游子吟》古诗》,欢迎阅读!
古诗,游子

本篇文档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进行任意编辑

⑷意恐:担心。 ⑸归:回来,回家。

《(游子吟)》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

⑹言:说

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

⑺寸草:萱草。萱草()是我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

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我与大家分享(古诗)

乃馨。

内容,欢迎参考!

寸草心:以萱草()来表达子女的孝心。

游子吟

⑻三春晖: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

()孟郊

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临行密密缝,意恐⑷迟迟归。

作品译文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时

解释

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萱草

⑴吟:吟诵。

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⑵游子:出门远游的人。本诗中指孟郊

诗作鉴赏

⑶临:将要。



1 3

《游子吟》古诗


本篇文档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进行任意编辑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为两个词组,而不是两句(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

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堪比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小小的萱草花表达的孝心怎么报答得了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代,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

2 3


本篇文档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进行任意编辑

“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过故人庄》古诗

3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9d68d34bf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