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2023-01-06 09:1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三首导学案》,欢迎阅读!
古诗词

英言中心校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课题:古诗词三首

主讲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宿建德江》

2.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诗意,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重难点) 一、直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解诗题,引导学生抓住“宿”,了解写诗的时间,抓住“建德江”,知道诗中描述的地点。借助注释了解“建德江”)这首诗是孟浩然为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漫游吴越时写下的。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节奏和速度) 2.指名读,正音。(相机指导书写:德。提醒右边中间不能写成“四”“心”字上面一横不能丢。

3.自由读古诗。(教师强调读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三、理解诗意,质疑问难

1.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一般有哪些方法?(学生自由说一说,如多读、边看插图边想象、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与别人交流等。

2.这些方法都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在课本相应位置打上小问号。开始吧!(自学)

3.同学们都读懂了哪些诗句?把你读懂的地方说给大家听一听。学生尝试理解诗意。(学生汇报。

4.质疑问难: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生:“野旷天低树”“愁新”“月近人” 5.出示图片,理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同学们,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这幅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融入到诗的字里行间。(齐读)

7.讨论: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 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诗句感受“愁”:人在旅途,漂泊不定,许多诗人都留下满怀惆怅和绵绵愁绪的诗句。(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指导朗读:通过放慢语速、强调“愁”字等方式读出愁绪。 四、入境悟情,体验升华

1.“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诗人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是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的他正身处异乡。

2.诗人此时科举失利,仕途受到打击,孑然一身漫游他乡,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不免顿生愁绪,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出思亲之愁、寂寞之愁和思乡之愁。

3.此时,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然而,这里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五、全诗回读,情感回顾

让我们再读读古诗,体会诗人愁肠百转的孤独与寂寞。下课后,请同学们背诵这首诗,并收集一些孟浩然的其他诗作,互相传诵交流。 六、课堂检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变化之快。(重难点) 一、谈话导入

1.有人说夏季的天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就乌云滚滚,大雨倾盆。有时雨还在下着,太阳就出来了。这就是夏天阵雨的特点。

2.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一首诗,看看他是如何写夏日里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课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这个题目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写诗的时间、地点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诗) 4.指导读诗题,相机释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书) 二、初读释疑,理解诗意 (一)熟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翻墨:指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跳珠:指跳动的水珠。诗中指雨点大,杂乱无序。 3.教师范读古诗,学生小声跟读;比赛朗读古诗。(指名读、男女生分组赛读) (二)读诗释义,想象画面。

1.齐读,指名学生借助注释,说出诗歌大意。 2.学生自主学习:有人说,这首诗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说说每一句诗分别写了怎样的画面。 3.交流反馈,教师适时点拨: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水如天,天晴了,望湖楼下的湖面像天空一样澄澈平静。

三、赏析古诗,感受变化之快

1.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一场雨的特点,思考:这场雨的特点是什么?(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感受动静变化。

1)概括:云、雨、风、水在这四幅画面中分别有什么特点? 2)讨论:小组合作,结合诗句讨论理由。

①指名交流。抓“翻墨”体会乌云的浓,抓“跳珠”“乱”体会雨大,抓“忽”体会风快,抓“水如天”体会湖面的静。

②结合四幅画面感受诗中的动静变化。

3)指导朗读:前三句可用比较轻快的节奏,读出天气骤变时诗人的惊奇之感,最后一句语速可放缓,读出雨后湖面的平静之感。

4)背诵诗句:此情此景怎能让人不心醉?背诵古诗,把画面留在心间。 四、课堂检测

第三课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9d9082584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