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思考

2022-05-02 22:4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加强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思考》,欢迎阅读!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思考,加强

对加强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思考

作者:毛栋杰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5年第6



毛栋杰

摘要: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面对着历史遗留的管理沉疴,国有企业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绝非一日之功,为此,文章对加强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进行了探讨,旨在帮助国有企业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应对未来的竞争。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一、引言

曾几何时,由于拥有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这一坚实“后台”,国有企业占据了多种优势资源,加之国有企业通常肩负着维稳社会、支撑国家主要经济的使命,或多或少带有一点行政的色彩,不重视内部财务管理便成为了诸多国有企业的“通病”,阻碍着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就不得不直面这些弊病,加强财务管理,以增加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随意决策给企业带来损失,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价值。

二、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监督机制缺失、内控不健全

与其他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存在的管理层作风武断、监督机制缺失以及内控不健全比较普遍。在缺乏制度保障的情况下,面对“铁腕”的管理层,企业内部的监督人员便显得人微言轻。例如在一些国有企业内部,不相容职位由一人兼任,导致出现舞弊或者财务人员受管理层“操控”的情况;没有针对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相应的审批机制不完善,很多决策以及问题的处理方法都由领导一人说了算,也没有建立起信息反馈机制,导致企业对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反应不及时、财务核算不准确等等,没有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国企领导手中的权利被无限放大,最终致使国有企业资产流失。

(二)缺乏预算管理机制,资产使用效益低下

通常说来,国企的生存压力较其他企业更小,资源的获取程度相对容易,这也导致了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机制的缺乏,资产使用效益偏低。在当下的竞争环境中,推行预算管理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一些国有企业并不重视财务预算的编制,觉得预算只是形式而已,预算的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预算编制之后,也疏于对预算的执行,整体说来,将预算管理视为一个边缘化的产物,并未真正发挥其作用。另一方面,除了对总体资源使用缺乏规划之外,国有企业的资产使用效益也相对低下,盲目投资,投资之后也缺乏一定的使用管理意识,未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的功用,闲置情况并非个例,造成资源浪费。

(三)缺乏财务风险意识

在国有企业中,财务风险意识缺乏也是一个普遍现象,其首要表现便是投资、筹资决策以及财务计划不具科学性和合理性。譬如一些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建筑工程或者制造业的大型国有企业,其投资项目往往金额巨大,耗时长,而且需要相应的筹资计划配合,总体风险相对较高,因而需要仔细的分析论证,但是风险意识缺乏导致企业管理层盲目乐观,或者在项目过程


中没有关注企业的流动性风险以及市场情况变化等,也疏于对内部资金的管理,此外,风险意识的缺乏也易导致国有企业缺乏对风险的防范和处理能力,那么稍有不利情况出现,国有企业便处于被动之中,这些问题最终都会为国有企业带来损失,最终危害企业的生存、发展。

(四)财务人员缺乏专业素养

准确的财务核算将企业冗杂繁多的财务信息进行处理,最终综合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等,但是,目前国有企业中财务人员缺乏专业素养成为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一大阻碍。在很多国企中,财务人员年龄层偏大,财务人员疏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很多经济事项的账务处理都采取已过时的方法,同时由于缺乏管理、经济以及法律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对企业推进的很多财务方面的改革存在抵触情绪,保成守旧,还有部分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不高,私自侵占、挪用企业的财务资源,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加强财务管理对策

(一)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国有企业要加强内部的财务管理,以监督机制遏制官僚之风十分必要,这也是规范管理的第一步。在岗位设置上,国有企业要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形成相互监督的机制,同时设置必要的监督机构,赋予其独立的监督权力,避免过多受到高层管理人员的干预;其次,国有企业可对其经济活动的流程进行梳理,找出关键的控制点,建立起内部控制制度,同时也要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当企业员工发现控制漏洞时可以及时进行反馈,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内控机制;最后,国有企业要注意约束管理层的权利,明确其审批以及管理权限。

(二)重视预算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预算的编制必须基于对基础财务数据的分析,提高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同时,为了提高预算的执行效果,发挥预算协助管理的作用,国有企业可以将预算执行与绩效管理挂钩,或者将实际执行效果与预算进行对比,建立奖惩机制,鼓励预算管理在日常管理中的渗入。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益,企业可建立资产管理体系,在投资固定资产前,进行详尽的分析,资产投入使用后,关注其使用效益,当资产的使用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时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出现资产的闲置、浪费。

(三)增强财务风险意识

在进行项目投资前,企业需要仔细分析项目的风险以及自身的财力、物力,做好筹资计划,同时,企业可规定对于金额较大或者风险较高的项目,需要管理层联合审批,避免一人专制带来的投资损失,在项目进行中,企业应考虑可能涉及的风险,做好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密切关注风险点的变化情况,譬如涉及汇率风险的,进行外汇套期保值;涉及融资风险的,采取多种融资手段降低总体风险等。

(四)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养

任何管理手段的更新以及改革的推动,都需要人才的支持,为此,国有企业可考虑根据岗位职责的需要引进专业知识扎实或者知识背景多元化的人才,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从本质上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此同时,企业也要重视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鼓励财务人员自学,企业也可考虑定期考核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作为绩效考核的参考。此外,为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十分必要,除了建立监督机制之外,也应建立惩罚制度,对于侵占、挪用国有资产的行为严惩不贷。


在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要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势必面临一条充满荆棘之路,运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唯有如此,才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竞争环境中获得良性成长,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郭军霞.加强对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建议[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12).

[2]王菊.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财务问题分析[J].企业导报,2015(01).

(作者单位:河南国土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9e5b6e2bb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4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