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人对杨贵妃,李杨爱情以及《长恨歌》的评价

2022-10-18 06:1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今人对杨贵妃,李杨爱情以及《长恨歌》的评价》,欢迎阅读!
李杨,杨贵妃,长恨歌,今人,以及



古今人对杨贵妃,李杨爱情以及《长恨歌》的评价

一、从唐代文学看人们对杨贵妃形象以及李杨爱情的评价(论文整理) (一)唐代文学作品(唐诗) 1、盛唐:忧虑与赞颂

唐代的文学作品中,最早反映李杨爱情的作品当为李白的《清平调》,浓墨重彩的描绘了二人的爱情生活。而杨玉环被正式册立为贵妃后,唐玄宗开始荒于政事,文学作品中表现了对李杨爱情的隐忧。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王维《早朝》等作品都对玄宗沉迷声色、不理朝政进行了针砭,“居安思危,在承平的现象中,透视出种种隐忧”

此阶段作品笔锋较为委婉,并未将矛头直接指向帝妃之恋,而是通过对政事的批判表示出深深地忧虑,并且在当时,诗人们认为她是“祸国妖姬 ,其中《邯郸宫人怨》一文更是将矛头直接指向杨贵妃,批评其善妒专宠。 2、中唐:伤悼与追思

安史之乱中,杨贵妃在马嵬之变中逝世,自此,唐代文学中对杨贵妃形象的塑造出现了新的格局,总体呈现出悼念和追思倾向。中唐文人,如杜甫《哀江头》作品中,表示出了对杨贵妃命运的哀怜,白居易《李夫人》《长恨歌》等作品,“一方面对那次教训进行严肃的思考, 另一方面又一致对杨玉环表示同情”

3、晚唐:遗恨与讽刺

中唐后期,随着人们对政治的愈加不满,帝妃题材的作品,一方面感伤色彩愈加浓烈,另一方面也渐生讽刺。张继《华清宫》,开始为杨贵妃伸冤,李商隐《杨玉环》也点明了杨贵妃不过是政治的牺牲品。此时的杨贵妃形象,已经变为“遗恨”,人们认识到她不过是政治的附庸。 (二)《梧桐雨》 1、贵妃私事与结局

白朴在描写李、杨爱情上毫无隐讳地加入了两个细节:其一,杨玉环本已选为寿王妃,李隆基娶杨玉环是父纳子妃。”父纳子妃在中国重伦理纲常的社会背景下是不能被宽恕的,是乱伦的行为,作者毫不隐讳地由女主人公自报家门,这说明了作者对此是颇有微辞的。

另外在贵妃之死上,《长恨歌》对杨妃之死一笔带过,而《梧桐雨》不同,杨妃在临死前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生欲望,她苦苦地哀求明皇“陛下,怎生救妾身一救?还特意写了马践杨妃的悲惨场面。在对杨妃之死的处理上,白朴一反传统,直面惨淡的世相和人生,敢于走极笔,写真实。 2、对《长恨歌》李、杨爱情的不同观点



1




学者认为《长恨歌》在描写李、杨之情时,融入了人类爱情婚姻的共性情感,热烈地赞美了他们“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生死不渝的坚贞和执著。亦有学者认为《长恨歌》中蕴含了白居易本人与湘灵未尽的爱情遗愿,他将湘灵的影子放入贵妃中,对贵妃取自寿邸的史事只字未提,代之以“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的顺理成章,使李、杨之爱辉映着理想主义的光彩。 (三)《长生殿》

元代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与清代剧作大师洪昇所著《长生殿》都以李杨爱情为题材进行创作。

1.《长生殿》中的杨贵妃面对惊变表现得多情而又十分镇定、有主见,洪升一遍遍的强调“她的死是为国捐躯。杨贵妃一遍遍自行请死表现了她被缢的冤枉”

2.清代剧作家洪昇笔下杨贵妃的形象成为一个至情至性的女性代表,在《长生殿》自序中,洪昇对前人和时人的同类题材作,颇为反感:“余览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夜梧桐雨》剧,辄作数日恶。南曲《惊鸿》一记 ,未免涉秽。”他将情字作为《长生殿》一剧主旨。 二.古今人对《长恨歌》的评价可联系主题说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a00196eb52acfc788ebc93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