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谷《柳》曾巩《咏柳》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2022-08-15 19:16: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郑谷《柳》曾巩《咏柳》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欢迎阅读!
郑谷,曾巩,柳》,赏析,对比

郑谷《柳》曾巩《咏柳》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是传统意象之一。两首诗同为咏柳诗,但画面风格迥异,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请分别分析。4分)

2)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两首诗不同的艺术手法。4分) 答案:

1)郑诗:描写了一幅江畔桥边柳丝轻拂,依依袅袅、柔美而富有生机的春景图;表达了离人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情。

曾诗:描绘了一幅杨柳借东风之势,柳条狂舞柳絮纷飞的画面;讽刺了得势猖狂的恶势力。

2)郑诗:衬托。以春风骀荡,杨柳妖媚之美景,衬托离人眷恋之情。

曾诗:比拟。以借东风之势狂舞之柳比拟得势猖狂的小人。 托物言志(象征)。借对杨柳的'贬抑,讽刺(小人)邪恶势力。 郑诗赏析:

题目只一字,。古人折柳赠别,有挽留,依依不之意。古典诗歌中,柳这一意象与离愁别绪、思乡怀远紧密相连。所以,题目虽只有一字,但却主题鲜明。然而,描写对象为柳,诗中却无一个字。其实,诗歌句句写柳,句句含情。试看: 首句半烟半雨江桥畔,写柳树在烟雨中摇曳多姿。江桥畔离别的地点,而柳却偏偏生长于此,不免触动离人的满怀愁绪。半烟


半雨表明送别是在春季的一个阴雨天。四周烟雾飘渺笼罩,给人一种朦胧之感。此处诗人用意精妙:一是朦胧的烟雾就像是离人朦胧的眼泪,就像是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

纵观一、二句,写景清新自然,但又愁绪绵绵。用语复沓回环,节奏舒缓,平仄声调起伏,与离人步伐缓慢、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态十分吻合。

如此愁绪,恰似一江春水,蓄势待发。第三句会得离人无限泪一语点破离情,奔涌而至,并迅速弥漫,令人窒息。领会,体解,连无语的柳树都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之情,可见这愁非常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所说有我之境此句正是把人的主观情感融入景物中,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达到心灵的东西借感性化显现出来(黑格尔《美学》)的效果。离人无限泪又给我们呈现了一幅清新的画面:离人执手相看泪眼纵有千言万语,也无言以对。此时无声胜有声,只有无边的愁绪萦绕。真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送断肠人

至此,主题突显,情意浓烈,诗歌已及高潮,但诗人并未结束,而是轻柔一转,妙笔生花。千丝万絮惹春风言春风中柳条婀娜,柳絮飘飞,一个字尽得其妙。柳丝轻拂,依依袅袅,似在挽留什么,亦如牵曳着离人的裙带,缠绵多情。柳絮飘荡,风情万种,惹动着彼此缭乱的离绪。此情此景,用晏几道《清平乐》渡头杨柳青青,枝叶叶离情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再看千丝万絮千思万绪,一语双关。明写柳树妩媚多姿,暗写春风撩拨离人心弦,思绪深永。又与上句无限相得益彰,真是处处含玄藏意,令人回味无穷。此处如换成春风惹柳,便平淡无奇了。

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之后,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有所减弱,而郑谷的七绝却依然长于抒情且富于风韵,此诗集三者于一体。前两句写景蓄势,渲染离情。第三句突兀而出,点明主旨。末句语出自然,韵味深长。诗人写得情真意切,明白晓畅,毫无削足适履,刻意求工之嫌。梅尧臣《论词随笔》有云:意不浅露,词不穷尽,句中


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细品郑诗,正深得其中之真意。 曾诗赏析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a2be6abe6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