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9课《清明上河图》名师制作优质教案浙美版

2022-04-01 23:20: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9课《清明上河图》名师制作优质教案浙美版》,欢迎阅读!
清明上河图,下册,名师,教案,优质

……………………………………………………………名校名师推荐…………………………………………………

第十九课 清明上河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讨论,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的生活面貌。认识手卷这种国画形式并初学其欣赏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场景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3.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古代画家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代城市生活画卷。北宋画家张择端用画笔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旨在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画长卷的艺术魅力及其所包含的古代都市的商业、民俗、建筑、通工具等历史文化信息。四年级的学生对古代城乡的生活面貌比较陌生但充满好奇,教学中应该多让学生自主寻找长卷中的兴趣点进行细致观察、研究、讨论,从中感悟中国传统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提高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场景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难点:对古代建筑、人物服饰、风俗活动的了解。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水、长条宣纸。

(教师)课件、长卷复制品、画卷局部打印稿、作业纸。 教学过程

1.猜一猜,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城市里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吗?(学生自由猜想) 今天,我们就要通过一幅传世名画去了解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 出示课题:清明上河图。 2.看一看,感知体验。

1


……………………………………………………………名校名师推荐…………………………………………………

让我们展开画卷,跟随画面的场景,体验视觉欣赏之旅吧。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动态展示图。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讲解画作相关信息。(作者、年代、题目含义等) (3)了解长卷的表现形式和欣赏方式。

长卷因是横幅且画面窄长,不能悬挂,只能用手展阅,故又名“手卷” “图卷”。这幅五米多长的《清明上河图》分为三个段落,首段是汴京郊野的风光,中段描绘了繁忙的汴河码头,后段展示了热闹的城区街道

欣赏长卷,一般是放在书案上手握长卷两头从右至左的顺序展开欣赏,画作距离眼睛40厘米左右。(教师实时演示) 3.探一探,细品互说。

分发长卷各段落的打印稿,四人小组仔细观察画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人物、动物、建筑、船舶等)仔细观察、研究讨论,完成作业纸。 各小组代表结合画作进行全班交流反馈,教师补充总结。 4.学一学,尝试实践。

教师示范国画白描法,学生在长条宣纸上自由临摹长卷中的人或物。 5.评一评,展示评价。

将学生作业组合成长卷形式,并添加背景,进行展示评价。 6.拓展。

《清明上河图》摹本很多,最为著名的有明代画家仇英仿本,现为辽宁省博物馆藏。还有清代乾隆年间由清官画院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画成的清院本,现藏于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馆。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a5cfd40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