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022-12-05 22:09: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欢迎阅读!
现当代,开题,毕业论文,报告,文学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余秋雨散文的“寻根”情结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目的:在当代散文作家群体中余秋雨是独特的,余秋雨的散文被认为是“重拾困扰着若干代人的重大课题,避开庸俗社会学、政治学的羁绊,直指民族心灵的深处”的文化散文。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余秋雨散文中的处处透露出来的寻根意识,并对其进行详细解析和深入探究,试图通过文学寻找的文化根基来体现和折射民族文化的精神。进而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力和思索寻根意识对当代文明的重要性。

意义:本文通过探索余秋雨散文中体现出来的寻根意识,尝试性地揭示出寻根意识对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现状:寻根文学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出现的一股文学思潮,主要是作家们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把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之根”弘扬光大并且开拓创新,其中余秋雨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深厚的寻根意识便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之一。但是对于余秋雨散文中体现出来的寻根意识方面的研究也有,却没有总结性的研究。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1、余秋雨散文中寻根意识产生的根源

余秋雨的众多作品中之所以体现出浓厚的寻根意识,这也跟余秋雨本人的成长、思想、经历等有关。

2、“寻根”中的文化人格及其灵魂 (1)深邃的文化人格

余秋雨散文通过描写“基于文化良知的健全人格”使得文化人能够“轻够轻常人之所重,重常人之所轻”,透露出中国文人坚韧执着的精神世界。 放逐路上显露出来的强健人格与官格

余秋雨作品解析和探索中国知识分子和文人形象,并进行文化反省,体现出深深的人文精神。

(2)与世俗无关的文学追求和人格修养

作者渴望人格的自由,我们阅读余秋雨的作品不难发现,实际上他是有意要进入一种现在“中国式文化团体”的自我放逐的状态。 3、重塑当下文化人格

余秋雨散文在结合历史的同时,又与现实相联系,在对文化的探索中体现出一种深深地忧患意识,在观看历史的进程中,反省中华民族的现状和前途。 4、结语

余秋雨正是在文化与文学中努力实现着一位文化学者的职责。正是作者这颗怀古思今,不断探索民族文化和文化人出路的赤诚之心,使得笔下流泻出来的文章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根据文学寻根的主要特点,在现有文本、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余秋雨散文原文、与之相关的研究书籍、评论等出发,整理分析既有的资料,来发掘余秋雨散文中的寻根意识。 四、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

120XX123日前报毕业论文题目和方向。 220XX1210日学院安排论文指导教师。

320XX1230前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420XX37日前完成论文初稿,按时交指导教师。

520XX410日前完成论文定稿并由指导教师完成定稿评语。 620XX5月中旬毕业论文答辩。 .已查阅的参考文献 书籍:

[1]余秋雨.《文化苦旅》[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

[2]余秋雨.《游走废墟》[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711月第1

[3]杨长勋.《余秋雨的背影》[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 [4]余秋雨.《千年一叹》[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

[7]周冰心、余杰.《文化口红——解读余秋雨文化散文》[M].北京:台湾出版社,200011月第1 学术论文:

[1]杨亮.《文化寻根的现代性焦虑——再探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的文化策略》[J].文艺评论,2011(05)

[3]任翔.《寻根文学中的历史意识》[J].社会科学战线,2011(03) [4]小耘,马成俊.《对寻根文学的文化思考》[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3(04)

[5]蔺春华.《中国传统文化对余秋雨创作的影响》[J].甘肃广播大学学报,2001年第11卷第2

[6]孙碧平.《试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人格特点》[J].涪陵师专学报,2000年第16卷第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a6c3861e1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