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过大通驿阅读答案

2022-04-28 21:34: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早过大通驿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大通,答案,阅读

早过大通驿阅读答案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早雾刚刚散去,朝阳尚未升起。遥望青烟袅袅,市镇依稀可辨;朝霞映红树木,仿佛突然移到了河湾。清风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即便是荆关再世,要描画这山光水色,也得为笔墨浓淡费一番斟酌吧! 试题:

(1)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3) (2) 诗题的“过”字在中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 答案:

(1)“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答出手法1分,简要分析2)

(2)过即指经过,路过,诗中通过前三联的时间、景物的变化,移步换景,展现出作者清晨乘舟江上,经过大通驿时的轻松畅快的心情。首联写晨雾未散,朝阳未升,眼前一片迷蒙。颔联写江雾散


去,远处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移过了水湾。颈联江风拂面,云朵飘过在九子山间,写出了行舟之快。全诗通过作者在行舟之上,遥看岸上景物变化,表达出“过”之意。(解释1分,赏析各联1) 早过大通驿创作背景:无

唐末诗人皮日休赞颂孟浩然的诗作是“遇景入咏,不钩奇抉异”。倘假设用这两句话来评价查慎行的旅游诗,倒也十分适宜。大通驿,在今安徽铜陵县大通河边。诗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离开江西去北京路经此地,这时,晓雾初散,旭Ft东升,翠烟红树,清风淡云,江水青山,构成一幅浓淡空灵、十分潇洒的画卷。“挥毫落纸如云烟”,诗人毫不费力,随笔写出他的所见所思,不但是“诗中有画”,而且还认为这幅画就如后梁著名的山水画家荆浩、关同师徒精心用深浅的色彩绘制出来的。“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时间是清晨,晨雾初散,朝阳未出。环境是安静的,空气是清新的。诗人的笔端给人以愉快的感受和美的享受。全诗就以此为基调,围绕题目“早”字来写。“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这一联对仗工整。遥远青烟袅袅的地方,可区分出那里是集市。前面的红树突然又转移到水流弯曲的地方。树是不会随便转移的,只是因为人坐在船里,转弯时随着方向的变化,由于远近视差的不同而觉得转移了。诗人把静写成动,这是亲身的感受。

查慎行(16501727),清代诗人,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浙江海宁袁花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


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有《他山诗钞》。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a898337ee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