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生平简介

2022-03-20 01:23: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轼生平简介》,欢迎阅读!
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生平简介

寄语: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驰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苏轼生平简介由励志故事网收录,欢送阅读。 苏轼生于103718〔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奋发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顾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假设没有苏洵的奋发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加入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加入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母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1069〔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从此,苏轼终其一生都对王安石等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略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成心把他的诗句扭曲,以挖苦新法为名大做文章。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挖苦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卑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屡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着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宋神宗〔1084年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边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以王安石为首新党被打压,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三品〕知礼部贡举。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竭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驰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1091年〔元祐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1093年〔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第二年6月,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1097年,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州〔昌化军,今海南〕。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分。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1101〔元符三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1101824日〔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四岁,御赐谥号文忠〔公〕

苏轼生平简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abf63fabc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c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