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震灾害防御对策进展及完善途径研究

2022-07-15 03:3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国地震灾害防御对策进展及完善途径研究》,欢迎阅读!
灾害,防御,对策,地震,进展

我国地震灾害防御对策进展及完善途径研

作者:段玉石 安扬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第36



段玉石 安扬

(防灾科技学院 河北三河 101601

?要:该文在总结中国40余年地震灾害防御对策工作的基础上,初步分析我国震害防御工作中取得的主要进展,并探讨存在的主要不足。根据防震减灾工作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提出地震灾害防御对策的建议,对我国今后震害防御工作的开展与完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震害防御 对策 完善途径

中图分类号:P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12(c)-0009-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危害进一步上升,且各种灾害交叉出现,同步叠加,增大了灾害防御和应急的难度[1]。地震灾害防御是减少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减轻地震灾害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该体系在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1 震害防御基本体系框架概述

地震灾害的防御与减轻主要包括地震的破坏和损失估计,结构抗震设计与建筑,土地利用和地震区划,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地震灾害减轻的经济学方法,地震后的长期投资和重建等方面的各类知识与方法[2]

我国地震灾害防御工作经过4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社会抗御地震灾害方面能力稳步提升。从地震的空间展布特点、致灾机理方面分析,我国震害防御体系由以下六大独立系统和一个综合支撑系统组成。六大独立系统即:抗震设防要求与技术标准系统、城市震害综合防御系统、重大工程震害防御系统、农村震害综合防御系统、次生灾害防御系统与地震预警与紧急处置系统。一个综合支撑系统即:科技创新支撑、法规政策支撑、组织管理支撑与宣传教育支撑四个部分。

2 我国震害防御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分析

2.1 建立起较为科学的法律法规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自199831日起施行,2008年汶川地震后,又根据新形势下防震减灾需要进行了修订,并于200951日施行。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新增993条,进一步强化了抗震设防管理职能,对加大防震减灾监督力度、健全防震减灾规划、强化抗震设防管理等10个方面的法律制度做了进一步完善。

除此之外,我国现有地震行政法规4部(《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和《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部门规章7部(《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管理办法》、《震后地震趋势判定公告规定》、《地震行政复议规定》、《地震行政执


法规定》、《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地震行政规章制定程序规定》和《地震行政法制监督规定》),以及地方政府规章48部。

以上一系列法规规章出台,形成了较完整的抗震设防法律法规体系,为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和保证建设工程抗震能力提供了法律保障。另外,《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国家强制性标准发布实施,建设、水利、电力、交通等相关行业抗震设计规范的制定,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提供了技术支撑。[3]

2.2 形成了较为健全的震害防御管理机构和体制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管理机构分为中国地震局、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和地、县地震部门三个层次。具体职责如下:中国地震局统一管理和协调全国防震减灾工作,负责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事务,汇集地震灾情速报,管理地震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工作,管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在“以中国地震局为主与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下,统一管理和协调辖区防震减灾工作;地、县地震部门在“以地、县政府领导为主、上级地震部门指导”的管理体制下,管理辖区防震减灾工作。[4]

2.3 震害防御技术科技支撑保障有力

科技方面来看,震害防御科研与技术队伍基本建立,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标准不断完善,抗震工程技术在历次地震也逐步完善。1966年邢台地震后,提出了“基础深一点、墙壁厚一点、屋顶轻一点”的概念;1976年唐山地震后,创造了“构造柱圈梁”技术;现遵循“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理论。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抗震加固技术的进步与成熟,我国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已在全国展开,并取得初步成效。2005215日新疆乌什县发生Ms6.2级地震,全县2470户群众的10m2抗震安居房无一受损。而其它民房倒塌约3500?m2,受损870户。2006年甘肃文县Ms5.0地震后,陇南市武都区和文县震后整村搬迁的2个地震安居小区,在2008512日汶川Ms8.0级特大地震中经受了考验,2村位于此次地震8度区,民房基本完好无损。

3 我国震害防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震害防御法律法规尚需进一步完善;我国地震灾害保险政策与制度尚未建立;震害防御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不够,抗震技术规范更新滞后工程建设发展需求,科技成果转化的周期过长;社会动员能力相对薄弱,公众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亟待加强,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意识需要不断强化;国家对震害防御体系的投入占国民经济的比值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

4 完善途径与建议

4.1 加强震害防御基础工作

进一步发展完善地震区划、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构抗震等技术;建议根据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要求,全面启动我国各大中城市的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并将工作成果作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重大工程选址等提供科学依据。

4.2 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加强科普作品体系和创作队伍建设,创作科学权威、通俗易懂和喜闻乐见的科普精品;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和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加大防震减灾知识的宣教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防震减灾意识。




4.3 建设国际合作型的地震灾害防御体系

我国应积极将海外地震救灾活动纳入中国的总体外交战略,切实维护国家利益,树立大国形象;应逐步完善海外救援的法律法规建设;促进海外救援方式的多样化;探索合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加强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经验交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ac163adaf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d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