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水墨画欣赏

2022-07-09 16:4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暑水墨画欣赏》,欢迎阅读!
小暑,水墨画,欣赏

小暑水墨画欣赏



小暑要介绍



小暑(lesser heat),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节气,每年7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

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发挥所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202111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小暑之传说



小暑“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所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关热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晒伏”,就是晾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衬衣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民间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传月亮传为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但在他们中间一道却横阻着一条星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象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




相传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唯有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伏日,古人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远在诸子百家已见著录。古书上说,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传说是太阳神,祝融则是炎帝玄孙火神。传说炎帝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不愁衣食。他们感谢他的功德,先是在最热的时候纪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传说。



《小暑六月节》:“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小暑之习俗



六月初六日为“天贶节”。据史书记载,此节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贶”即“赐”,即天赐之节。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麨”和“炒面”之因,故称天贶节。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却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吃生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到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到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气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年末,六月沾边儿也应辟恶。



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诸如此类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剁碎麦粒,然后再磨糕点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



另外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小暑时节是台湾第二期稻作秧苗期第一期稻作黄熟的时候冬天也是丝瓜、苦瓜、黄瓜、冬瓜的盛产期台湾周围的海域是属于温水海域,也是温水鱼群的海参紫脉时期基隆北方外海有小卷红魽等渔获,淡水海域则可捕获灰鳍。



所谓小暑吃芒果代表这个时节是芒果的成熟盛产期台XX县白河镇的莲田盛产莲蓬和莲子,莲花之家的白河镇每年都会举办莲花节。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acb2d1a9c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f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