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精选北姜村

2023-03-29 02:0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百科知识精选北姜村》,欢迎阅读!
百科知识,精选,姜村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北姜村

本词条内容尚未完善,欢迎各位编辑词条,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 山东省青岛市沙子口街道办事处北姜村 概况

明初,相传姜姓兄弟二人,从云南大槐树里迁来此地立村,为姜哥庄数年后姜姓失传,曲、王两姓定居繁衍。1984年,划为东、西、南、北姜4行政村,此村位北,故名。 境内交通便利,青沙路从村前穿过,李沙路从村东通行,无论是到市区,还是游览崂山圣地,都十分便利。2000年全村共490户,总人口142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现有曲、王、张、袁、吴等姓组成,以王姓居多,约占全村总人口的97%以上。全村经济总收入1.43亿元,人均收入5260余元。该村是崂山区经济强村之一。1988年,被崂山县委、县政府评为计划生育模范村1992年,被崂山区委、区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单1994年,被崂山区委、区政府授予文明村庄称号;1995年,被评为区计划生育三为主合格村1997年,被崂山区委、区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支部称号;1998年,被崂山区委、区政府授予经济强村的称号;1999年,被青岛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计划生育模范村称号;2000年,被崂山区委、区政府评为环境建设文明示范村 大事记

19589月,成立中共北姜村第一届党支部,曲修君任书记。19618月,成立第二届党支部,曲坤瑞任书记。1968年,全村通电。19814月,成立中共北姜村第八届党支部,王可信任书记至今。1982年,投资50万元,建立青岛崂山纸箱厂,后又投资50万元兴建了双信纸箱厂。1988年,投资20元,全村用上了自来水。1989年,投资12万元,改装电变压器。1990年,投26万元,铺设3.2公里沥青路面。1991年,投资6万元,改造自来水管道。1994年,投资90万元,4个姜村建起了1座现代化教学大楼,并配置1套先进仪器。19955月,投资220万元,建办公大楼。1996年,投资22万元,建起大型桥1座。1996年,投资20万元,全村装上闭路电视。1995年,投资1960万元,建商品楼12栋。1997年,投资486万元,建居民楼3栋。1997年,投资30万元,更换电变压器,新建配电室。1999年,投资40万元,用水泥砖铺设全村各条街道胡同。 经济发展

北姜村原耕地34.66公顷,新中国建立前,粮食亩产不足150公斤。1956年成立高级社后,全村修拦河坝、挖井蓄水、购进抽水机进行灌溉,粮食亩产175公斤。19701977年,先后对村中零散粮田,进行了整改。修建了水库和水渠,改善水利条件,部分山地得到灌溉,并购置优质良种,粮食亩产400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村全面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亩产600公斤。1999年以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村经济逐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过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该村只有自来水管道队、水泥板厂、制药厂、袜子厂、铁业修配组、针织修补组、缝纫组、粮食加工组、修缮队、渔业绳索加工组、渔业扑捞队、养殖海带专业


队和海藻养殖科技(指导大水面的海带养殖生产),年总收入35万元左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委会抓住改革开放这个机遇,又先后建起双信崂山两个纸箱厂,年产值1500余万元。 社会进步

文化科技建国前,群众文化科技落后,学龄儿童入学率17%。建国后,改善办学条件,1972年建起了姜哥庄小学校舍,学龄儿童入学率逐步提高。19944个姜村合资建起了现代化姜哥庄小学教学大楼,并配备了一整套先进教学仪器,现在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先后有70余人考入了中专学校,村委会规定,凡考入高等学校的优秀学生,给予奖励。人民生活建国前,北姜村民靠34.66公顷山丘薄地种田糊口,大多数村民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75公斤,人均纯收入60元,1978年人均纯收入170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该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00年人均纯收入4860元。全村72%的村民搬迁了新居,住上了独家楼房和宽敞的居民楼房,人均居住面积40平方米。大部分家庭拥有电冰箱、彩电、空调、洗衣机、热水器、微波炉、电饭锅等家用电器。280多户按上了程控电话。全村拥有各种车辆280(其中私人拥有车辆260)。村民家家用上自来水,户户通有线电视。村民全部享有人身财产保险和养老保险的待遇。1999年投资40余万元,硬化了全村大街小巷的路面。创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村民人人讲文明、讲卫生。被崂山区委、区政府授予卫生模范村庄称号。集体福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北姜村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多项福利待遇。1982年起逐步对全村村民低价供应面粉和大米,每逢过年过节供应精粉、花生油和各种鱼类。1986年年终村民人均开支100元。60岁,女55岁以上老人每年发放现金300元养老保险金。每当老人节时为老人发放床上用品、暖瓶、茶具等用品。全村10名孤寡老人和病残者,送进敬老院养老,又对3名痴呆症患者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生活费,体现党的温暖。村民治病享有合作医疗,全村家家户户都实行了人身和财产保险。每年由集体向姜哥庄小学资助一定的教育基金。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19589月,该村成立了第一届党支部,由曲修君任书记、王广玉、曲同木任委员。19618月成立了第二届党支部,由曲坤瑞任书记、曲修君任副书记,曲修进、王新才、曲同木任委员。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党员人数不断扩大。19818月党支部换届,由王可信任书记,王祥福、王福成任委员至今。2000年全村共有党员43名,多年来党支部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领广大村民参加生产劳动,村民生活不断提高。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支部带领村民发展企业,广开生产门路,提高经济水平。1997年被崂山区委、区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号。基层行政组织建设建国后至1956年前,村以互助组,初级社为主。1956年起,东、西、南、北姜村联合建立了高级农渔业合作社。19589月成立人民公社。19618月,设立了北姜生产大队。下设8个生产小队,1科技队,由王广玉任大队长。60年代后期,成立了北姜生产大队革命委员会,由王可义任主任。19784月成立北姜生产管委会,王福伟任生产大队长,19836月王祥福任生产大队长。198410月建立了北姜村民委员会,王祥福任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af6ca6d02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