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苏轼)最终版

2022-09-06 02:14: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水龙吟》(苏轼)最终版》,欢迎阅读!
水龙吟,苏轼,最终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教案 1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苏轼的《水龙吟》.

2、了解苏轼生平、作品以及他的“豪放词”. 3、品味文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涵并背诵本词。

【教学难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盘点:

1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关于宋词你了解多少?(从流派上)

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其特点是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恢宏沉雄,气势豪纵,成就颇高。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其特点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清新绮丽之美。内容比较窄狭,主要侧重儿女风情.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俞文豹《吹剑录》的一段记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耆(qí)卿?”对曰:“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大江东去'。”这段话可以说是对于婉约派与豪放派不同词风的形象概括和生动说明。 2、我们学过的宋词你还记得哪些? 3、我所知道的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魅力。他的词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对词的革新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文章方面与欧阳修合称“欧苏”,在词作方面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在绘画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1079(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官阶)检校水部员外郎(加号)。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在工作之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二、预习自测: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教案 2

1、读准字音。

也无人惜从教(使)坠,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愁思)

(缠绕)损柔肠,困酣(困倦极了),娇眼(以女子的娇眼比拟柳叶) 落红()难缀(连缀)

2、苏词的题目中提到一个人名,与下一首词有什么联系?

苏轼的这首词是用章楶原作的韵并且依照原韵的次序填写的.(见课下注解) 附章质夫《水龙吟》:

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译文:燕儿忙筑巢,莺儿懒啼唱,繁花凋残,正暮春,大堤上柳花飘坠。柳花轻飞乱舞,点缀着树林,像是全无才华和情思.悠闲地趁着春天的游丝,悄悄荡入深深的庭院,春日渐长,院门紧闭。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进入闺房,却又被阵风吹起。

兰帐中美人才睡醒,正惊怪春衣被雪沾琼花缀。绣床上被落絮铺满,结成无数香球,才滚圆却又破碎。时时见着蜂儿粘花粉,鱼儿戏池水。望着长安路遥远,郎跨着金鞍游章台,眼中涌满盈盈泪。) 3、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苏轼词的大体意思。

上阕:人们说她是花,她终究不是花;也没有人怜惜,任随她飘落。 她依傍着道路,抛别了故家。人们说她无情,细细思量,情思绵长的不正是她!那轻盈的身姿回旋转侧, 宛如美人愁断的寸寸柔肠,又如困倦的娇眼欲开还闭。她的梦魂,随风万里,苦苦寻觅梦中的情郎,却无端又被,莺啼惊醒.

下阕:我原本不恨杨花飞尽,只恨西园落红满地,愁苦花事就此消歇。清晨,宿雨初停,只见满池细碎的浮萍,哪里还有杨花的踪迹?我不禁暗暗疑心哎!春色原只剩三分了,二分昨夜已零落尘土,一分如今又跟随流水.怎不让人怅然若失!我寻寻觅觅、细细察量,忽然间开始明白了,那飞坠的哪里是杨花,漂浮的又哪里是浮萍! 一夜宿雨,飞絮化成萍,那千点万点,全都是离人的眼泪啊! 三、词作赏析: (一)自主学习:

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1、品读诗句,说说你喜欢的句子以及喜欢的理由。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惜,怜惜。从教坠,任凭坠落。意思是说,杨花像花又不像花。 因为她“似非花",所以就任凭她坠,也没有人怜惜她.一个“惜”字,是全篇之“眼”。“无人惜”,反衬作者独“惜”,点明了杨花的性质和命运.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又因为她“似花",抛在家门口,弃在路旁边,所以杨花看似无情,仔细想来,却也有她的愁思。

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这里反用其意.思:心绪,情思。

点出了杨花看似无情,其实也是满怀愁思。为什么说杨花满怀愁思呢?请看下面六句。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萦:萦绕、牵念。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白居易《杨柳枝》:“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 困酣:困倦之极.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 “梦随"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杨花比喻为一个思亲少妇,将“有思”具体化、形象化,明写思妇而暗写杨花的“有思”,花人合一。 这六句有三层意思: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教案 3

一是把被愁思萦绕的柔肠拟作随风飘荡的柳条;

二是把被春梦缠绕、欲开还闭的娇媚的双眼拟作新生的柳叶;

三是化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意,把梦中万里寻郎却被莺声啼醒的思妇拟作随风翻飞的杨花。作者大胆驰骋想象,将抽象“有思”的杨花,化作了具体有生命的人——一位春日思妇的形象.她那寸寸柔肠受尽了离愁的痛苦折磨,她的一双娇眼因春梦缠绕而困极难开。此处明写思妇而暗写杨花的“有思”,花人合一,相比章质夫的原词,是一种艺术的创造。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后片写杨花的归宿,先把意思推开一层,说令人抱恨的不只是杨花飞尽,而且落红满地,一春花事已了。 “不恨”是表情婉曲,不恨即恨,是不仅恨的意思。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萍碎:相传杨花入水化为浮萍。 此几句写杨花的归宿。寻一寻杨花的遗踪,只见一池被打碎了的浮萍。原来在“三分春色",大部分杨花委于尘土(二分尘土),只有一小部分落入水中,其命运正与梦郎不得的思妇一样凄凉.

二分尘土,与上片的“抛家傍路”相呼应;一分流水,与上文的“一池萍碎”相应。 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与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顶峰。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画龙点睛。情中景,景中情,总收上文,深化主旨,既干净利落,又余味无穷。词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是离人的泪似的杨花,还是杨花般离人的泪。虚中有实,实中见虚,总在虚实之间,似与不似之间,盖“不离不即也”. 2、春色何以分成几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去有“归”:一部分归为尘土,一部分归为流水.这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这里,数字的妙用传达出作者的一番惜花伤春之情。即使如此,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柳絮不复存在,大好的春光也随着柳絮的消失一去不复返了。“惜”柳絮,进而“惜"春光,诗人的情感袒露无遗。 四、拓展提升:

苏轼和章楶的两首词都是描写杨花的,相较而言你觉得哪一首在描摹事物方面的技巧更胜一筹?(找出直接描写杨花的句子)

章词咏杨花,以形写神,风姿秀逸。上阕写杨花飘坠轻飞,极富动态神韵,特别是歇拍“傍珠帘散漫,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几句,将杨花在“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后的轻飞之态,写得至为灵动,可谓曲尽杨花妙处”,下阕仍以摹写杨花物态为主,不惟拟人,且略微渗入人情。

苏轼的和韵之作在咏杨花方面既不模写差远,也不体认太真,而是在不即不离中,将自己的感情隐寓其中,亦杨花亦东坡,上阙侧重写芳华幽独之悲,下阙侧重写惜春伤逝之感.深寓生命之孤独、漂泊、失落、不能自主、无可奈何之悲伤。

对于章词原作和苏轼和作的高下,朱弁认为章词能曲尽杨花妙处,故章词好;张炎认为苏词直是言情,复咏物,是借咏物来抒情,故苏词好;许昂霄则以为二词各有千秋,各胜擅场。章词从各个方面来写杨花,开头写春末飘杨花;次写杨花飞到各处,飞到青林、深院、珠帘,粘上春衣、绣床;看到蜂儿、鱼儿,和在楼头远望的女子,写得很细腻。就描绘杨花说,做到了曲尽其妙。苏词在写杨花,也在写人。苏词就咏物说,写杨花很有情似的,所以随着梦境去万里寻郎,最后化为浮萍,成为离人泪,所以是很细致的咏物。就写人说,苏词描写思妇愁情,梦里寻郎既不成,春又无法留住,写出思妇的愁苦,是很好的抒情词.苏词能在曲尽事物。

五、再读本词,体悟词作之美。 六、作业:熟读成诵本词。 附: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b2e84dccd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6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