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教学设计

2022-06-02 20:0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端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端午



《端午》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理解课古诗内容。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初步了解端午来历及风俗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 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1. 同学们,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鲜肉粽子、 红枣粽子、赤豆粽子 ……) 2.为什么人们在端午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古诗《端午》,了解一下屈原以及端午的习俗文化。

教师活动

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理解《端午》的诗意,想象古诗所蕴含的意境。 以启发教学为主,配以问答法和讲授法辅助教学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教科书、学案资料 、现代汉语词典 新授课



1.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理解《端午》

2.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了解端午来历及风俗习惯。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

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他出身于楚宗室贵族,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

1






检查预习:

1.朗读《端午》,了解课文大概意思。 2. 认读生字和词语。

学生质疑

4. 检查读古诗情况。 1)同桌互背诵。 二、品词析句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这两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于是我站在楚江上追思,眼前一片烟泼浩淼,空空荡荡,我轻蔑地笑了,为什么如此宽阔的大江,就不能包容一颗爱国的心,不能为敢于说真话的人洗刷冤屈呢。 《端午》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

端午节的传说。诗人心中的不平。

端午节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为什么而设立的?

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

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

初读古诗 1.听古诗。

1)听准不认识字的正确读音。 2. 借助拼音读古诗。

1)看拼音读古诗,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不认识的字还可以请教同桌和老师。 3.在词中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词:

2






方法点拨

“堪笑”“直臣冤”等词语,理解《端午》的诗意。 朗读时可借助插图,抓住“传闻”

抄写《端午》生字和拼音三遍

端午

端午(自谁)

端午节的来历 传闻(屈原) 心中的不平

堪笑(空)



不能(冤)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b53de6f02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1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