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将进酒》赏析

2022-09-04 10:06: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白《将进酒》赏析》,欢迎阅读!
李白,赏析



(2)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李白《将进酒》赏析

(从李白生平,诗歌写作背景和诗歌整体表现的思想情感分析)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很多诗人通过饮酒来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而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由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由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诗与酒和李白几乎是不可分开的,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诗人亦号之曰“酒圣”,又有“诗酒英豪”之称。李白的劝酒诗也是古代宴饮诗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等等

关于李白生平简介:众所周知,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诗仙、酒仙。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桀骜不逊,豪放纵逸,这就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喜爱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所谓“浪漫主义”就是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李白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往往借助于上古的神话传说或奇特的夸张手法或运用巨大数字,以收到超常出俗的惊异感和审美效果。他的诗作大多是其内在情感的喷薄而出,有一种从天而降排山倒海不可抵挡之势,杜甫评价其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一生约可分为五个时期。一、 蜀中求学(5-25岁)李白自幼未受儒家正规教育,而是博学百家。“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诵诗书,作赋凌相如”。好剑术游侠,游历蜀中名山,表现出对仙道的向往。蜀中山川的陶冶,众多朋友和各种思想的影响,对李白性格的形成和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远游求仕(26-42岁)开元十四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出蜀后曾在湖北安陆结婚成家,然后以安陆为中心四处漫游,游踪遍及大半个中国,希国“以隐求仕”,这一时期,他交友甚广,创作也多,名声日高,终于得到了唐玄宗的征召。三、 长安三年(42-44岁)天宝元年,李白应诏入京,自以为施展抱负的时机到了,可这时的唐玄宗已不再是开元前期那样一位具有开明政治,开放政策的明主了。他赏识李白,也只是看中他的才华,把他当作点缀宫廷的御用文人,借以歌功颂德,装点太平。李白并未受到重用,并且由于他的狂傲不驯,很快就遭到了奸相李林甫、杨国忠、杨妃等人的陷害。天宝三年,李白上书请还,唐玄宗也便顺水推舟,将他赐金放还。长安三年的阅历,使李白对统冶集团的腐朽和黑暗有了清醒的认识。诗歌创作增加了强烈的批判精神。四、再次漫游(44-55岁)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再次漫游。这时他游踪甚远,心情却十分苦闷。怀才不遇的愤懑,傲岸不屈的豪气,人生易老的悲叹,及时行乐的狂放,复杂地交织在他的思想创作中。五、身经战乱(55-62岁)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李白隐居在庐山屏风叠。次年冬,永王李遴以抗敌平乱为号召率师东下。过庐山时,坚请李白参加幕府,李白出于一片爱国热情就答应了他的邀请。不料李遴暗怀和他的哥哥李亨(即唐肃宗)争夺帝位的野心,不久即被消灭,李白因从遴而入浔阳狱,不久又被判处长流夜郎,在世人皆欲杀的残酷迫害下,经常爽朗大笑的诗人也不得不发出了无声的垂泣“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公元761年)太尉李光弼率大军讨伐叛军,61岁的李白还请缨从军,但半途因病而还,次年冬天。诗人病逝于安徽当涂。

2


写作背景:《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思想感情: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才能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最后六句结尾,写诗人酒性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整首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绪悲愤狂放,语极豪气磅礴,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但这首诗并不仅仅表现消沉情绪,它在悲愤中也表达出了依然慷慨乐观,自信向上的心态。这首《将进酒》正是诗人一生性格遭遇的鲜明体现。其经久不息的艺术魅力,主要源于诗中所表现出的壮阔气象豪放情怀和自信精神。首先,诗以黄河之水起兴。气势恢宏,境界开阔。黄河源远流长,一泻千里,如从天而降,排山倒海,不可抵挡。一来一回,极目之所及,力之所及,非心胸博大者不能有如此之视野,非目标远大者不能有如此之气魄!

其次,全诗至始至终张扬着诗人那种震憾古今的豪放情怀。读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如诗中对盛宴场面的描写,忘乎所以的诗中之歌,以及后来指挥典裘当马的狂热等等。诗句虽极尽夸张手法,屡用巨额数字,如: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万古愁等,但又不给人以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情感,那潜藏在胸中的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在豪放的外壳下包裹着的是诗人那颗愤激不平的内心。

再次,诗篇虽表面上看来是李白人生失意时借酒消愁的放纵,但联系诗人的经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自己人生理想的追求。一百样消极的情绪言也掩盖不了他蕴在骨子里的自信和豪迈,也磨灭不了他对生命对自我的肯定。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正是他全部精神价值的体现,他深信自己的才能总有施展的时候。这种乐观自信的精神,慷慨激昂的气概,是李白面对失意坦然自若的思想基础,是引导他不断进取的一盏明灯。他虽然没有实现他为自己设计好的理想化的人生蓝图,但他用诗歌千百倍的证实了自己!就连无数吟诵此诗的后来者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他的精神营养才是他对后世的不朽价值。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b71f18327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