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革命英雄小故事50字

2022-08-19 20:0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吉安革命英雄小故事50字》,欢迎阅读!
吉安,革命,英雄,故事

吉安革命英雄小故事50



在苏区革命时期,红军战士在吉安这块红土地上用生命和鲜血演绎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其中一位女红军的平凡故事却那么感人至深,让人久久难以忘怀。她叫李珊,又名李发姑。家境贫寒,全家过着缺衣少食的生活。为分担父母的忧愁,她自小就勤劳俭朴,耕种、砍柴、做家务,样样都是好手,锻炼出了一副强壮的身体、养成了一种吃苦耐劳的良好品德。李珊从小受到父亲革命思想的熏陶,14岁便投身革命,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历任内务部副部长、妇女部长、湘赣特委常委、新四军二纵队政治部民运队长等。解放后,历任厦门市委组织部副科长、妇联主任等职务。李发姑参加革命30多年来,艰苦奋斗如一日,她对革命所做的贡献,我们将永远缅怀。

1934年主力红军长征后,根据地遭到敌人血洗,狂吼的秋风中,夹着阵阵刺鼻的焦腥味。这时湘赣省委转移到武功山下的泰山,附近的群众也成批的逃避到泰山一带。时任县内务部长的李发姑和内务部的刘断英、郁怡花三人为了上山组织难民转移脱险,她们来到武功山深处的白竹坪村。呼呼作响的树林,高耸入云的杉树,构成了这里的独特风光。村子虽小,但已住下了不少转移来的乡亲。三位女同志村前屋后,挨家逐户慰问谈心,为群众发放安家费。一天深夜,李发姑开完妇女会一出门,就听到几声枪


响。情况危急,敌人已包围了村子。保护群众迅速转移,刻不容缓。夜晚伸手不见五指,敌人的手电光像鬼火般晃动着。三人凭借较为熟悉的地形,往山上冲去。他们一边跑,一边喊着,吸引敌人。敌人听见有人叫喊,又见一路树枝摇晃沙沙作响,以为游击队的主力就在这边,于是像一群疯狗似的向山上追去。

李发姑三姐妹一口气爬到山顶,回头一看,山下村里静无喧声,可知群众已安全转移,敌人已经全部被“调”到身边。但望向背后,低矮的小松树下是悬崖陡壁,阵阵阴凉的山风从崖下往山上袭来,凭着记忆,李发姑等人断定,这里就是有名的千丈崖。人到此时,哪容多想。她们这时只有一个信念:宁可牺牲,也不能落入敌人手里当俘虏,更不能做革命的叛徒。三人不约而同地相互拉了拉衣角,刚毅的嘴中迸出两个字“跳崖”!

三人刚到崖边,敌人已离她们只有数十米远,几十只手电光向她们射来。三位姐妹喊着“共产党万岁!革命胜利万岁!”英勇地跳下山崖。一心想抓活的敌人见此状都惊呆了。

翌日清晨,潺潺山溪首先将郁怡花从昏迷中唤醒。透过朦朦胧胧的晨光,她挣扎着浑身是伤的身体,慢慢地回想起来昨夜为掩护群众,三人从九丈多高的千丈崖上跳下来的情景。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寻找另外两位姐妹。她忍着疼痛和饥饿,带着满身的伤痕,艰难地向前爬着。忽然她听到一阵呻吟声,原来李发姑还活着,但伤势很重。不幸的是刘断英已经


牺牲。两人爬上战友刘断英烈士的遗体,拿出自己的手绢盖在她的脸上,草草地掩埋了战友。

爬出去,一定要活下去,为战友报仇。两人挣扎着,拖着带伤的身体,一直往前爬着爬着,直到爬出沟口,遇到当地上山来砍柴的李敬香老汉,两人才获救了。李敬香将她们背到山边的一座小庵里,很快与武功山上的游击队取得了联系,由游击队送往山洞里的后方医院进行治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b878ed35d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