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教学 关注核心素养 提升教学质量

2023-01-08 12:36: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聚焦课堂教学 关注核心素养 提升教学质量》,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素养,聚焦,核心,提升

聚焦课堂教学 关注核心素养 提升教学质量

——上海市桃浦中学教学质量提升实施五年总结(2011-2015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依据我校制定的2011——2015年“教学质量提升”工作方案,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这五年中我校教师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的意识,完成了“从符合标准的质量观”到“满足学生需求的质量观”的转变,重视落实“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的核心理念,以校本研究为依托,强化教学管理,深化学校特色课程建设,以课堂为主渠道,优化教师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式,“在合理的负担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不断完善学生学业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学生学业上的进步,形成师生交往互动,学生乐学、会学的新局面。通过此次质量工程实施,对实现我校教师教学素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齐抓共管,教学共赢氛围的形成

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学无小节,时时都育人。无论何时、何地、是否是自己任教的学生,一旦发现学生有异常举动,老师们都能以“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的意识来处理问题,把事情解决在萌芽状态中,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年级组与政教处形成合力重点建设班主任队伍和良好班风的形成,确保教育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教研组与教导处形成合力,重点抓教与学的研究和良好教风的形成,积极寻求学科德育和核心素养的规划,促进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备课组与年级组形成合力,齐抓课堂的有效教学和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学过程中不放弃、不抛弃基础薄弱生、不抱怨、不气馁,主动实施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作业布置和辅导,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各得其所,实现共同基础上的差异发展。



(二)搭建平台,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教育的发展在教师,学校的发展在师德。我校在不改变学校原有管理体制与组织机构情况下,通过从关注“教什么”转向到关注“学生能学会什么”?通过学生问卷、访谈、测试成绩分析等形式采集各班教师教学全面信息,发掘教师的闪光点,解决突出问题。在专家指导下制定主要学科的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双向细目表,内化教学质量保障意识,并逐渐覆盖到所有科目。每学期各年级各学科进行一、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与抽查,通过考试后的每个备课组的具体分析和交流,对各学科的教学质量作出分析和判断,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处方,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三)实践教改,教学行为的改进

1


我校教师通过外出学习,组内交流,专家指导等方式,深刻领悟到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习方式是学生在知识的获取、思维发展过程中,将学习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个性倾向外显为稳定的学习行为。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有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整,我校把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拓展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四)抓常规促质量,教学工作的规范实施

实行年级组质量把关,年级组内每位教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强教学实践的研究,保证每节课的质量。教研组备课组围绕“分析-备课-上课-交流-反思-反馈”的流程,着眼于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逐步提升。教导处加大平时质量监控的力度,学校将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施情况作为对教师业务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稳步提高平时的教学质量。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中考高考改革,通过师徒带教、青年教师教学研讨、骨干教师经验介绍,进一步强化教师质量效益的意识。 1结合我校实际,在学期初制定个人教学工作计划,要求任课教师分析课堂教学现状,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自我剖析、对学生的课上学习需求的调查,班级学生学情的掌握等,制定详实的措施,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奠定基础。

2、本着从严、从细、抓实、抓小的原则,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与落实。重点抓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复习、考查等若干教学环节,杜绝教育教学事故的发生。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实行推门听课制,每学期任课教师至少上一节公开教学课,建立科学有效的听课交流制度。做到听完就评,教研组备课组听课后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热点问题、困惑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寻求有待的方法;教师间通过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针对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学生课堂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效果进行反思,促进教与学行为的转变。

3、落实集体备课,共享备课资源。为了让集体备课活动落在实处,真正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我们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倡导教师集体备课前在钻研教材,教参的基础上,上网收集相关案例,实现备课互助、资源共享。集体备课要求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统一教学目的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要求教师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流程,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化解教学疑问。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对话、专题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在观念的碰撞和交流中达成共识,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为了督促教学反思的写作,我们把教学反思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此进行理论升华,写成教学论文,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故事和案例分析等的形式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be77346ed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