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

2023-03-01 13:02: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欢迎阅读!
震中,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儿子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整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父爱,所以我在教学中,力图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在品读中,珍视学生独特体验,感受信任的力量,父爱的伟大,让课堂充盈着人性的光辉,流溢着生命的色彩!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的佳句。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3.初步感受借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在品词析句中感悟父爱的伟大力量。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读促思,在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课前了解地震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读课题 1教师边播放地震录像边描述1994117日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场大地震的情景。 2.教师引读:谁来把这个故事的名字响亮地告诉大家。 二、诵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大声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读完之后,问问自己:哪个地方最让我感动?

2.检查词语:洛杉矶、阿曼达、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 学习词意:回想刚才的录像,你觉得从录像中可以读懂哪几个词语? 3.整体感悟:说说课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三、研读文眼,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过渡:从刚才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同学们最有感触的是父亲用双手挖废墟的场面。(以诗句的形式出示第12自然段的前两句)

在老师看来,这两句话简直就是一首诗,每一句都可以读出很多的联想。同学们,深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出什么来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主要抓住以下三点随机点拨。)

1.研读“时间长”。

1)体会“时间长”:多长的时间呢?(36小时,2160分钟,两个白天一个黑夜。) 2)感受“父亲累”:在这漫长的36小时中,父亲在做什么?


3)感情朗读:机械单调、繁重危险、势单力薄、无休无止,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累!当我们体会到了这些,你又会怎样读这句话?

2.研读“没人再来阻挡他”。

1)了解内容:哪些人曾经阻挡过他?人们为什么要阻挡他? 2)深究原因:后来为什么又没人再来阻挡他了呢?

3)体会情感:没人来帮助他,没人来阻挡他,更没人能理解他,这是怎样的一种孤独与苦闷呢?谁能读出来。

3.研读“可怕的样子”。

1)理解形象:“破烂不堪”是什么意思?“到处都是血迹”是什么样的?

2)丰富形象:他为什么会成这个样子?在这漫长的36小时中,会出现怎样的触目惊心的场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

3)感情朗读:当我们体会到这份沉甸甸的爱的时候,当我们感受到这份充满血泪的情的时候,你又会怎么读这首诗?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亲眼看到父亲为了自己,这样痛苦地挣扎,你又会怎样读这首诗?

4.总结提升。

1)自由讨论:这位倔强的父亲左肩扛着肉体的伤痛,右肩扛着精神的重压。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

2)回放画面:当父亲看到一片废墟,悲痛欲绝的时候,让他重新挺立的是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当许多人都来阻挡他,让他放弃的时候,他回响耳边的还是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的时候,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总结提升:这句话是支撑父亲的一盏心灯,在他的心底永远亮着!让父亲成为一座大山,伟岸坚强!这首诗就是这座大山的真实写照,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诵,铭记心间。

四、研读画面,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找找儿子的哪些表现最让你难忘,画下来,想想为什么。 1.感受儿子在废墟中顽强等待的画面。 1)指名交流:引出第16自然段。

2)细读推论:你从这里读出了什么呢?

3)想象艰难:大家认为阿曼达的同学害怕了,那我们讨论一下:阿曼达害怕过吗?让我们再设身处地地体验一下:当灾难突然降临的那一刻,阿曼达的处境会是怎样的呢?(再次播放灾难降临时的画面)

4)想象写话:我们可以想见,在漆黑的废墟底下,这个7岁的孩子肯定哭泣过、发抖过,不只一次地绝望过。后来他又是怎么战胜恐惧,战胜饥饿、干渴,并把这种力量带给了更多的同学呢?他会想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对同学说些什么呢?请把自己当成阿曼达,把这一过程生动地写下来。

5)师生对读:这位了不起的男子汉就是这样,在生死关头,始终牢记父亲的那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是小男孩的永不放弃,才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感动吗?带着这份感动把奇迹出现的一幕呈现给大家。

2.感受儿子更加勇敢的画面。

1)听中感悟:50分钟后,安全通道打开了,父亲向朝思暮想的儿子张开了双臂……请听他们的对话。(多媒体出现父亲张开双臂迎接儿子的画面,同时播出对话)

你们听到他说了什么?

2)语言渲染:同学们,他们刚刚经历了38小时,不,几乎是39小时的生离死别呀!现在,儿子终于可以逃脱死神的魔掌了,儿子一定也是第一个探出小脑袋来的,因为,他盼得最急,等得最切。可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bf06d205acfa1c7ab00cc1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