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常在的臧克家

2022-04-01 08:08: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情常在的臧克家 》,欢迎阅读!
臧克家,诗情,常在的

诗情常在的臧克家

作者:

来源:《祝您健康》 2012年第10



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山东省诸城县臧家庄人。1905108日生,200425日因冠心病和尿毒症导致的多脏器衰竭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享年99岁。

臧克家从小就喜爱古典诗词和民歌。1930~1934年在国立山东大学读书期间,在新诗创作上曾得到著名诗人闻一多的鼓励和帮助。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自此不断有著作问世,先后出版了《老马》、《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从军行》、《春风集》、《欢呼集》、《今昔吟》等数十部诗集,另有《学诗断想》等著作问世。

1937年后,诗人曾在战时文化工作团和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等处从事诗歌创作。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任《侨声报》文艺副刊、《文讯》月刊、《创造诗丛》主编。解放后担任过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

振臂犹堪共一呼

年过八旬后的臧克家仍不服老,更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他说道:“诗人老去诗情在,振臂犹堪共一呼。”在他认为重要的问题上,如文艺作品的社会功能、中学生读诗、学诗问题,旧体诗的“中兴”、“希望工程”,他都会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对之关心、“发声”。而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对邓颖超遗言的真诚礼赞与“振臂一呼”。

1992年邓颖超逝世后,中央按照邓颖超的要求公布了她的七条遗言,这些遗言的主要内容是:

·遗体解剖后火化;

·骨灰不保留,撒掉;

·不搞遗体告别;

·不开追悼会;

·公布这些要求,作为已逝世的消息;

·所住房舍,原同周恩来共住的,万勿搞什么故居和纪念等;

·勿对亲属照顾。

臧克家读罢邓颖超的七条遗言,心潮涌动,满怀深情地挥毫写下了《遗言动人心》一文(1992724日《人民日报》),其中写道:邓大姐功绩大,人品高,如一泓清水,清澈见底,心中只有人民,唯独没自己。她的七条遗言,是最动人、最朴素、最概要、最传神的自我写照;对他人则会起到巨大的震撼作用,因为:“它(指遗言),是一座丰碑,鼓舞人向高处攀登;它,是一面镜子,让每个人,特别是领导同志照照自己;它,是一副去污剂,使尘垢消而清白出;它,是一则万金难买的传之后代的箴言。”

诗人这一“呼”,真是“吟起来动听,读起来动情”。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诗人的一颗是非分明、为国为民的公心与爱心!




多病但长寿

诗人平生少娱乐。琴棋、扑克、麻将等都不沾边,几十年里他只看过几场电影,球赛也是不敢问津的,原因是他素来体质差,毛病多,怕强烈的刺激让自己受不了。

从学生时代起,他就病不离身,什么神经官能症、美尼尔氏综合征、肺病、心脏病、脑缺血、胸腔积水……往往此去彼来或同时存在,让家人和友人担心不已。可他尽管不时地与医院打交道,却总能闯过难关,活得有滋有味,居然带病延年活到了99 岁。他曾经估计:“以我现在的条件看,可以实现百岁的愿望。”遗憾的是最终离百岁还有一步之遥,但也基本上达到了既定目标。

多病之躯而能如此高寿,要归因于他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曰养生之道。他自己是这样说的:一是多读多写。诗人始终手不释卷和笔耕不止,这除了有益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外,通过不断的读写还能“去体会人生和涵养人生”。

二是散步散心。“我最喜欢散步……就是雨雪天,只要路上没结冰,打着伞也去。”每天散步三四次,每次三四十分钟,只要不卧病在床,那是雷打不动的。诗人认为,散步兼散心,就能养志。他深有体会地说道:“我能健康地生活,每天的散步功不可没哪!”

三是饮食清淡。诗人不喜欢大鱼大肉和山珍海味,不用补品,也不抽烟。因为是山东人,所以最喜欢大葱、大蒜、咸菜、花生米这“老四样”。他说:“自家饭菜最养人。如果说我的饮食有特殊之处,除了刚说过的‘老四样’外,就是每天晚上要喝一碗粥——杂粮粥:大米、小米、红豆、黑米各抓一把,夏天加绿豆,冬天加红枣,美味极了。”

4 句健康歌诀

1992年,有人去拜访年已87岁的臧克家,见其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行不持杖,笔耕不辍。于是询以养生诀窍。诗人高兴地回答说,我从小多病,积60多年经验,做了4句歌诀,读给你听听:思想大门洞开,情绪轻松愉快。锻炼、营养、药物,健康恢复快哉。

4句歌诀是诗人在北京医院住院时所做,他这样解释:

“思想大门洞开,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地看待生死问题。人活着,就要努力工作,多做贡献,为人民服务。保持这种乐观态度,才能身心两健,长寿延年。反之,每天净想着名利,且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自然不会身心健康和长寿。”说到“情绪轻松愉快”,诗人的独特见解是这样的:“人活在世上,难免有磕磕碰碰的事情,心里会感到别扭,因而情绪紧张。多年的病苦经验告诉我,应以理胜情。在任何环境里,任何情况下,都要以乐观的精神处之,使情绪轻松愉快。

情绪轻松愉快才能健身,才能战胜疾病。”诗人的“锻炼”主要是散步。他认为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锻炼方法,且不用花钱;“散步既能促进消化,又能接近群众,了解社会。”诗人所说的“营养”就是他山东风味的日常饮食。他的老朋友姚雪垠曾这样描述:“大蒜大葱兼大饼,故乡风味赛山珍。”按照现有的医学知识,诗人如此简陋的饮食生活不足以得到充分的营养需要。可他尽管体弱多病,主要依赖“老四样”和一碗杂粮粥,却能年近百岁,真是奇事!诗人认为,人免不了要生病,因此药物是不可缺少的。用药对症,病就能很快痊愈。自己也就会因为健康得到恢复而感到“快哉”了。

诗人还特地对人说明,第三句“锻炼”、“营养”、“药物”的顺序安排是他自己经验的结晶,对每个人都有参考价值。




后来,诗人还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养生观,他说道:“聊乘化以归尽,这是古人乐天知命的态度。我们今天讲益寿延年,有个革命乐观主义问题。成语云: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翻过来说,健康精神就是健康身体的可靠保证。”显然,下面的话更是诗人的真实态度了:“心情畅快,遇事达观,虽已暮年,从不想来日无多。”再看看诗人的年轻心态和超然境界,对人们恐怕更是有所启示的:自沐朝晖意葱茏,休凭白发便呼翁;狂来欲碎玻璃镜,还我青春火样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bf5106453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d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