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学总结

2022-12-06 04:2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庭社会学总结》,欢迎阅读!
家庭社会学,总结

家庭社会学总结

简述90年代以来城市家庭变迁的总趋势。

1,家庭关系方面。原本初步建立的男女平权的夫妻关系模式发生微妙的变化,少数已婚妇女仍要依靠丈夫的收入生活;年轻一代进一步确立其在职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从而在家庭中确保一种代际平等关系的建立,获得了更多的发言权和生存空间。

2,家庭功能方面。某些功能继续外移,如养老;家庭之间消费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3,家庭结构方面。小型化趋势仍将继续,空巢家庭比例增加,家庭稳定性减弱。

简述农村家庭变迁的总趋势。

1,家庭结构方面。小型化的趋势加速。

2,家庭关系方面。夫妻之间,代际之间逐渐发展出平等的关系,但传统文化仍发挥作用。

3,家庭网络方面。父系父权家庭制度瓦解,姻亲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交往中带有越来越浓的理性色彩。 4,家庭功能方面。生育功能逐渐淡化,消费功能在逐步增强。 5,婚姻方面。包办婚姻减少。

简述城市家庭消费的特点。

1,家庭中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与以个人为单位的消费并存和并重,家庭成员可以保留一定的个人自由度。 2,家庭消费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 3,不同家庭的消费出现多层次性。

4,社会环境制约了家庭的消费。比如医疗,教育等的储备。

简述农村家庭消费的特点。

1,家庭消费与个人消费也有分有合,但是不同地区侧重点不同。 2,消费多层次性,地区差异大。 3,日常消费与大宗消费相结合。 4,平时节俭为一次性的消费作准备。

城乡家庭消费的比较。 1农村家庭在消费方面有更强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取向,而城市家庭有更强的集中消费与分散消费相结合的取向。 2,农村家庭具有更强的集中进行大宗消费的倾向。

3,城市家庭的消费一般都以量入为出为前提,而农村家庭的消费受到模仿和攀比心理的影响。

简述城市家庭教育功能的新特点。

1,家庭对未成年子女受教育程度有高期望并由此引发的高投入。 2,更加关注子女受教育的环境。比如择校问题。 3,家长在子女学习上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简述农村家庭教育功能的新特点。

1,农民对子女的期望仍然保持着较强的实用主义态度。

2,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对子女上学可以投入更多的物质支持。

3,为子女学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并没有增加。主要由父母的文化水平和农村的教育设施水平所决定。

城乡家庭教育功能的比较。

1,家长的文化程度差异,导致了城乡家庭在教育观念,教育目标和实际措施上有差异。 2,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农村家长主要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考虑。 3,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值有差异。

4,相同点是物质投入的增加。但城乡远不在一个层次上。




城乡家庭养老功能的对比:

1,家庭养老仍是主要的养老方式,赡养仍是城乡家庭的重要功能。 2,城乡养老标准和实际水平都不在同一个层次上。

3,农村中的养老标准是依照社区的养老情理建立起来的,所以城乡差距能为农村老人及子女所接受。

4,在抚育和赡养方面,城乡家庭均存在着不对等的情况。即老人抚育子女的付出远超过子女赡养老人的付出。 5,上述的不对等表现为老人进入老年期后,基本上是自己养自己。但城市与农村中自养的表现不同。

6,由于经济体制改革而社会保障体系并未建立,城市家庭普遍增加了不安全感。因此城市家庭的赡养功能实际上是加强了。而农村家庭受影响较小,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村家庭的赡养功能可能也将有较大提高。

新型家庭制度与旧家庭制度的区别:

新型家庭制度已不是一个兼有生活和生育功能的“事业单位”,而是一个兼有或完全没有生产功能的“生活和生育”单位。那种因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强调效率,以服从和纪律为基本内容的家庭关系,将转向生活和生活组织中所需的强调感情,强调交流,以平等协商和彼此照顾为基本内容的家庭关系。这一转变使家庭关系的主轴从纵向转为横向,这就意味着姻缘将取代血缘成为家庭关系中的主要关系。与之相适应,夫妻关系将逐步转向夫妻平权型。

农村家庭制度的变迁。

1,从男主女从到男女平权。2,从单系偏重到双系偏重。3,从亲子轴心到夫妻轴心。

现阶段城乡家庭关系的共性:

父系父权家庭制度的消亡,城乡家庭均向着男女平等,双系并重的新型家庭制度转变。

现阶段城乡家庭关系的差异:

1,城市中夫妻关系已基本平等,而农村中夫妻地位仍有一定差异。

2,城市中的双系并重较为彻底,而农村中的家庭关系在趋向双系并重的模式的同时,仍带有男系偏重的色彩。

影响城乡家庭关系的因素:

1,收入格局的改变。2,不同单位和职业的分化。3,心态和价值观的变化。4,家庭生产功能的变化。5,劳动力的地域流动。6,家庭小型化的趋势。7,传统文化的阻滞作用。

城市婚姻行为规范的特色:

1,自主婚的比例增多。2,婚礼形式多样。3,婚后小家庭独居增多。

城市离婚率高于农村的原因: 1农村受传统文化和传统家庭制度的影响比城市大得多,因此在婚姻的伦理责任纽带方面与城市有较大差异。2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压力的加大,导致心理上的紧张,从而引发夫妻互动中的问题,加剧夫妻冲突。3城市中社会流动的增加增加了异性接触和互相选择的机会。

影响家庭制度变迁的因素: 1,生产方式(包括工业化)2,区域文化(亚文化)。亚文化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社会舆论调控人们的行为,从而维持原有制度。另一方面亚文化也有与新家庭制度适应的一面。3,政府颁布实行的政策法令。

市场经济对城市家庭制度的影响:

1市场经济导致的价值观念变化和生活资源分配格局的变化都使代际与夫妻的独立程度增大。2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使城市居民产生不安全感,从而使居民退而依靠家庭来应对可能的问题,导致家庭的凝聚力增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c1023eed6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