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赵之谦的书法篆刻作品欣赏

2022-04-24 06:1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吴昌硕、赵之谦的书法篆刻作品欣赏》,欢迎阅读!
吴昌硕,书法篆刻,作品欣赏,赵之谦

吴昌硕、赵之谦的书法篆刻作品欣赏



吴昌硕:《静堪读碑》 感谢朋友们一如既往的关注!这些东西我以前都喜欢研究!身不由己,人在江湖!行将荒废!再读,无比欣慰!喜欢那方寸之间万千的气象!喜欢那醉人的秦砖汉瓦的布局,喜欢那书从印入,印由书出!铁笔写尽华夏文明!精髓啊!明清金石篆刻蔚然成风!无不沉醉! 篆刻艺术在明代中叶有了新的突破,文彭、何震可算是明清流派篆刻辉煌业绩的开拓者。元代赵孟頫的圆朱文篆刻,是其本人书后由匠人刻制。王冕用花乳石、青田石治印,但记载不详又没有在当时形成以石刻印的风气。文彭、何震在印坛上一反浅陋怪诞的九叠文,力追秦汉,开辟了明清篆刻艺术的昌盛局面。自此之后,掀起了一股篆刻艺术的热潮,其主要表现有三方面:一是作家林立,出现了文彭、何震、归昌世、汪关、朱简、梁袠等几十家;二是印学理论的确立,编制印谱成为风,如《集古印谱》,是前所未有的。另外时人(包括篆刻家本)更重视制印谱,使得印谱如诗集、文集一样,成为个人的一艺术成就的记载;三是书画已经离不开篆刻,且要比宋、元考究得多。篆刻作为文人艺事的一种,已为人们所接受,求名家篆刻也蔚然成风,故书画家、诗人、文学家以至收藏家,不存印章。赵之谦:《赵孺卿》 清代篆刻在明代文、何之,在理论与实践上得到更大发展,风格各异派支繁衍,成为专


门之学。特别是清代碑学盛行,碑学书家无不兼擅篆刻,除为我们熟知者外,金农、桂馥、何绍基等均精篆刻。清代篆刻与其碑学是相辅相成的,早中期主要的篆刻大家都是安徽与浙江籍的,当然也有侨居扬州的,所以一直有浙派与徽派之说。浙派指“西泠八家”,徽派又有歙派、皖派之说。赵之谦:《仁和魏锡曾稼孙之印》 在浙派、皖派风靡印坛百年之后,作为篆刻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清末篆刻走上了一条"印从书出""印从刀出""印外求印"的复合型创作道路。至此,篆刻艺术的形式与审美体系得以最终形成。自此,篆刻家在创作中所考虑的,是如何实现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实现各自的审美理想。晚清篆刻,可谓是名家辈出,而就风格而言呈现出更多样化的色彩,但这些又几乎都是以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三家篆刻为源头的,而且其中成就卓著者,又无不是以上三家的结合求之的! 赵之谦:《朱氏子泽》赵之谦:《为五斗米折腰》赵之谦:《赵之谦印》赵之谦:《以分为隶》以下为吴昌硕篆刻:

吴昌硕:《戒翁小品》吴昌硕:《春晖堂藏》吴昌硕:《正修堂藏》吴昌硕:《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吴昌硕:《安持精舍》吴昌硕:《幽意闲情》吴昌硕:《数石亭》吴昌硕:《我书意味本无法》 吴昌硕:《俊卿》


吴昌硕:《安吉吴俊章》 吴昌硕:《淡如菊》 赵之谦篆书 赵之谦篆书 赵之谦行草

赵之谦:《长陵旧学》 赵之谦:《宝董堂》

赵之谦:《沈树镛同治纪元后所湮》 赵之谦:《鉴古堂》

赵之谦:《会稽赵之谦字撝叔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c74225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