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诗人之歌解析

2022-11-04 00:1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老诗人之歌解析》,欢迎阅读!
诗人,解析



老诗人之歌解析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江南,作为中国人心目中的天堂,是美丽浪漫的代名词。1962429日,33岁的诗人余光中写下了思念“江南”的诗《诗人之歌》,表达了自称“江南人”的他对江南最痴心最虔诚的怀念和向往。从这首史无前例地先后21次使用了“江南”一词的诗歌的表层意蕴来看,“江南”的内涵从四个层面得以表达。

于回忆中重绘江南图景之余,诗作于每一情感段落都穿插描写彼时诗人和江南之间不可逾越的空间距离,在表达对江南的不可遏抑的思念的同时,增强了由于空间距离的存在所造成的情感上的张力,以括号加注表达出独特的话语内涵:(可以从基隆港回去的)江南、(从松山飞三个小时就到的)江南、(喷射云三小时的)江南、(站在基隆港——想想回也回不去的)江南,意在反复强调台湾和江南故乡之间可以计数但却难以逾越的空间和政治距离,从而也将以上四层关于“江南”的意蕴进行了有效地区分和提升,形成了诗作无论是文字、情感,还是哲理上,无论是空间、时间,还是文化上的多层立体结构框架。

首先,跨越地理空间的情感意蕴。这是一个立足于台北的江南人对一弯海峡之隔的魂牵梦萦的江南故土的呼唤和告白;其次,跨越历史时间的文化意蕴。这首诗里不仅包含着古与今的时间关联,也叙写着一个个体从少年到暮年、从此岸到彼岸的生命历程。






再次,跨越生死的哲理意蕴。清明虽然隔开了生者与死者,造成生者和死者无法穿越的距离,但清明的存在既寄托了生者对死者无尽的眷恋,也传递了一切生者对于死亡的无限悲悯情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c9b973475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