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及透视企业并购后的财务管理模式与操作原则

2023-03-20 03:4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分析及透视企业并购后的财务管理模式与操作原则》,欢迎阅读!
管理模式,并购,透视,原则,财务

分析及透视企业并购后的财务管理模式与操作原则



并购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便可以促进企业的高速稳定发展。如果在并购之后没有更好的方式去管理和经营企业,实现协同效应,就意味着并购双方的资源和能力没有实现共享,企业的并购战略自然无从落实,那么对于基于并购战略的企业整体战略肯定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企业并购之后财务管理模式的确定。

如果并购后的财务管理出现问题或者企业对财务管理并不重视,并购之后的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在所难免,为此对并购后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需加以重视。 两种财管模式

企业并购后的财务管理就是并购企业采取某些特定的财务方法和手段对被并购企业原先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整治,以便能够使财务管理模式更适应当前企业的财务运行和管理,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一般来说,企业并购后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移植模式,另一种是融合模式。企业并购后财务管理的移植模式是指将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体系直接移植到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并且要求被并购企业严格执行移植之后的管理模式。移植模式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较为适用:一是被并购企业的原财务管理模式或者体系较为混乱,对于并购企业的未来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并购企业能够拿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就能够直接渗入到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中。这样,不仅会有效改善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也能够加快企业并购整合的进程。

二是在并购企业较为强大的情况下,为了迅速扩大自身的规模和实力,企业一次性并购多家企业,那么在财务管理模式和体制方面也可以采用直接移植的方式。 这样,并购企业就可以在整个集团业务中顺利开展业务计划。

在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如果再将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全面强加给被并购的企业,那么很可能导致企业并购整合无法正常进行,至可能造成并购失败。除此之外,被并购企业实力相当强的情况下,财务管理式也是相对较完善的,对于其他企业的管理模式一时无法接受。因此,在这两种情况下,企业并购后的财务管理模式应该采用融合模式。

1




所谓的融合模式就是将并购后原有企业财务制度中先进性和科学性等加以吸收和融合,形成新的财务制度管理体系。这样的财务制度管理体系就会有利于并购后企业的组织管理和生产经营。 四项操作原则 一是整体性原则。

企业并购的目的在于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对于不协调的资产业务必须进行及时处理,对于获取利润相对较低的生产线尽可能地停止运行,对不良债务及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重新组合。企业并购之后,不仅要对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生产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管理,也要勇于优化自身的管理,这样才能够发挥企业的整体协作能力。 二是实用性原则。

企业在并购后的财务管理,应首先对企业的整体资产进行全面而定性的分,及时出售并购之后企业无法利用或者生产经营过程中不需要的资产,这样可以达到净化企业资产的目的。企业资产只有得到净化,才能够提高资产的收益率和企业的内在价值。

在企业资产的整合过程中,应将目前不具有可用性的资产出售,快速回收部分资金,并且将回收的资金投入到生产运营中,这样可以将不可用的资产转换成可用的资产,变沉淀的资金为运营的资金。 三是统一性原则。

企业并购之后的财务管理关键就是将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的财务内容形成统一的结构,这样可以为确定财务资源统一配置的组织形式奠定基础,从而有效应对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因此,企业并购之后的财务管理模式应该遵守统一性操作原则,在统一性的操作原则中还包含两种基本原则,即目标统一性原则和制度统一性原则。

目标统一性原则就是需要企业在并购之后对新集团的财务管理制定新的财务目标。无论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采取的是移植财务管理模式还是融合财务管理模式,都应该制定统一的财务目标,使其能够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只有财务目标与企业目标相一致,才能够保证财务资源最大作用的发挥,才能够使财务管理更加完,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ca98958a1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