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2023-01-15 07:0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远去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欢迎阅读!
古代科技,中国,远去,成就

远去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科学传统起源于西方,科学一词是近代才在中国广泛运用,但在中国悠久的文明史中,也不乏科学成就。作为历史悠久的国度,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典型成就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又具有哪些特色呢?

中国古代的科学

如果按照历史书中常谈到的农、医、天、算四个方面来分析古代科学成就,我们会发现,中国古代农业和古代医学并不属于科学范畴。

农业是生民之本,也是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本,尽管我国古代农业著作历代不乏,特别是明清时期卷帙浩繁。但农书中大多记录了一些经验性的总结,大量的内容是种田技艺以及农耕器具的发明与应用——些都属于技术的内容,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成就乏善可陈。

我国古代的医学别具特色,一直延续至今,但却饱受争议。我国中医史学家廖育群曾说过,古代中医与现代中医的区别,甚至要超过中医与西医的区别。可以说,中医内部也在不断吐故纳新或者说发生变化。社会上关于中医是不是科学,以及中医废存的问题广受关注。可以说中医目前是一门非常另类的学科,在面对西医(现代医学)时总是不断调适着自己独特的身份,因此也不适合用西方科学的概念作为基础来讨论中医中的科学问题。

1、天文学数学的交融

最能代表我国古代科学成就的还是天文学数学,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天、算。这两门学科在我国古代联系得十分紧密,因为对日月五星运行规律的认识以及日食、月食的推测,都离不开数学上的计算。举一个例子,汉代已形成的谈天三家”——也就是当时古人对宇宙的三种认识,分别是盖天说、浑天说与宣夜说。除了宣夜说有点玄奥抽象外,盖天说与浑天说均是由数学模型作为支撑的,尽管两者建构了不同的宇宙模型,但是有一条是共同坚守的,就是日影千里差一寸,也即八尺之表的日影在子午线方向上千里会差一寸。而日影千里差一寸最早源自《周髀算经》,该书既是一部数学著作,也是一部天文学著作。需要说明的是,千里差一寸的论证是错误的,一直到了唐代一行和尚通过实测才使它寿终正寝。

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深受古代数学的影响,尽管盖天说、浑天说都有数学模型建构,但是这种模型并不与推算日月五星运行的另一套数学模型(算的模型)相融洽,或者说是各行其事。因此我们也不可能像西方那样,从古希腊天体运行的圆周运动中解脱出来,发展出开普勒的椭圆轨道等近代天文学体系。我国古代天文学还把地上的事物都搬到天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垣二十宿体系。该体系是天上、人间对应比附的产物,是军国星占体系的一种反映,即为战争胜负、王室兴衰、年成丰歉等军国大事服务的,但这已经走出了科学的范畴。

2、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我国古代数学的基调是由成书于汉代的《九章算术》确立的。那么《九章算术》的基调是什么呢?就是服务于实际生产生活的应用问题集:一题一答一术。就是题目,就是答案,就是算法。那么推理、论证的过程呢?书中是查不到的,因为根本就没写。所谓九章,就是9大类应用题目,比如方田是计算土地面积的问题集,商功是计算各种工程(沟渠、仓窖等)的土方、人工等。

经常有人将《九章算术》与古希腊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作对比,这两部书的确也代表了东西方不同的思维风格,一个是以为特征的实用化体系,一个是以为特征的演绎逻辑体系。我们的祖先一直缺少的那根筋,直到明末徐光启与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前6卷)时,徐光启被该书的体系所服膺,写道:此书未译,则他书俱不可得。

说到我国古代数学,大家都会联想到南朝祖冲之在圆周率上的贡献。不过,祖冲之的《缀术》已经失传,他对圆周率的推算,学界认为是在魏晋时期刘徽割圆术的基础上得到的。当时要计算出密率355/113的确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要知道那个年代要用算筹去计算开方在内的大数目运算,难度可想而知。 苏州大学董洁林教授带领的团队遴选出了200项人类在科学方面的成就,其中我国古代科学成就仅两项入选,其一是墨子进行的小孔成像实验。但就笔者看来,墨家学派进行的这项实验以及那句描述小孔成像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并不比刘徽的割圆术更科学,影响更大。笔者认为在我国古代的科学门类中,物理学化学较天文学数学经验性成分更多,包括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众多记载,基本是经验现象的罗列与陈述,当然不乏一些细致的观察与描述。

唐代中叶到元代中叶是我国古代数学发展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宋元时期达到了顶峰。发展到高峰的标志有二:首先是数学著作繁兴,宋代前后不到300年竟出了50本之多;其次是水平高,就是在算法的改进与抽象化程度方面前进了许多。无论是高次方程的近似解法、多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高阶等差级数、同余方程组解法等,都达到了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平。从元中叶到明末,中国古代数学整体江河日下,以至于当时学界竟然连宋元时期的数学著作都读不懂了。到了明末,随着传教士的东来,西方的数学知识开始译介、引入;后来又经过清末第二次西学东渐,直到20世纪初我国数学才汇入世界数学发展的洪流。

中国古代的技术

谈到我国古代的技术成就,大家首先想到的会是四大发明。但从技术史专业的角度来看,近些年技术史学家华觉明提出的中国二十四大发明更值得关注。他提出的这二十四大发明,除了少量不属于技术的项目外(如汉字、十进制计数法等),大部分的确代表了我国古代技术成就的精华,比如粟作和稻作、以生铁为本的钢铁技术、木结构的营造技艺等。不但如此,他还从原创性、重要性、功效三个方面对此24项发明进行了排序。另外,美国学者坦普尔在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基础上完成了《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该书列举了我国古代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100项发明与发现(发现部分一般为科学成就),其中技术部分占了很大比例。技术的门类太多,涉及范围太广,但综合来看,我国以农业生产与天文观测方面的技术成就最为突出。

1、农业技术的突出成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cc31c8ca8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0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