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柯》说课稿

2022-08-23 04:05: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丹柯》说课稿》,欢迎阅读!
柯》说

《丹柯》说课稿

一、设计思想

本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侧重点落实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上,通过小说主题的挖掘来训练学生理解能力,通过讨论对小说结尾的改写来引导学生探究写作中特别是小说写作中如何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主题的问题。设计一段巴金先生谈话的感悟的文字。

二、内容分析:

《外国小说欣赏》是以“广泛欣赏外国小说,初知小说艺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格调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为目标,而本课所在的第三单元教学目标主要在于“了解小说主题、主题形成的途径和主题的实现效果,考察小说主题与内容的关系、不同艺术手法对主题呈现的意义”。由小说的灵魂——主题,主题的形成,主题的实现,主题的选择与开掘,主题观的演变五部分构成。其中前三者为基本话题,后二者为延展话题。前者是教学的重点,在基本要求基本达成的前提下,对发展要求稍作拓展,也可引导有兴趣的学生深入理解。这一单元的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突破主题单一性理解的思维限制,从而形成对小说主题多元性(复杂性与矛盾性)的自觉意识,参照个体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对小说进行多元化的个性化的解读。进而了解主题形成的途径和主题实现的效果。《丹柯》属于《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这篇小说高尔基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敢于实践、勇于献身的悲剧英雄形象。在对文本的精读基础上要有所拓展,尤其是引导学生形成回头看的习惯,将前两个单元所掌握内容进一步加以掌握和运用。就高尔基的《丹柯》而言,从叙述角度来看,它以旁观者的姿态叙述,可以和第一单元《桥边的老人》互补,以期形成对人称更有效更全面的认识;从场景角度来看,以场景描写导引主人公丹柯出场的方式,可以和第二单元《炮兽》中将军的出场作参照,而对森林这风景的拟人化夸张化描述,也在很大程度上烘托出来人物的性格,塑造了更加鲜明的人物形象,此外两篇文章以及高尔基另一散文诗名作《海燕》中对照手法的运用,也是学生可以进一步挖掘的内容。以上两点同时也可以作为主题实现的途径,纳入主题分析的范畴。至于主题的复杂性可以 “思考与实践”第一题为契机引发学生的探讨。

三、学情分析:

任教班级学生,阅读量不多,而对于外国小说的接触尤其少。按主题形成分类,学生多侧重于以故事为目的的小说,而忽略以思想为目的的小说。对本书的阅读介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从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来看,至少有三点可用:民间传说的叙述方式,《纪念刘和珍君》中关于“猛士”“庸人”的论断。布置了课前预习,所以学生对文本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熟悉和思考,以及初步的相互探究。学生曾经学习过必修3的小说单元,对小说的知识有基本的了解。但是、梳理情节、认识人物、挖掘主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四、教学目标及要求设置

1.领会《丹柯》的主要内容,体会中蕴涵着的悲壮情感。 2.了解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3.了解第三人称叙述的特点和作用。

4.体会场景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5.理解对照法在塑造人物方面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cc46388b4daa58da1114a8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