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韵6

2022-06-01 08:32:4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冬之韵6》,欢迎阅读!
冬之韵6

冬之韵

教学设想:

本课是以感受, 创造以及表现为主的一节唱歌课,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精致的文学语言设置的雪的世界中逐渐领略冬日的美丽,不仅如此,还在循序渐进的欣赏及分析《踏雪寻梅》中学唱并背唱歌曲。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利用各种音源来进行音乐探索与演练,开展创编与表现活动,使他们完全进入《踏雪寻梅》的情境中,自主的接受教学内容,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使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创造实践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 通过师生共同回忆关于“雪”的诗词,聆听《我爱你塞北的雪》,感受冬天的意境美和音乐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并学习具有坚贞气节的梅花精神。

2 能用轻松、欢快的声音学唱《踏雪寻梅》第一声部及能背唱,能对歌曲的二声部演唱有所练习,并利用各种形式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过程: 导入

1 出示关于“雪'的填空题

看来同学们的古诗文基础还不错哦。刚才这些诗句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是的,雪象征着无比的美丽与纯洁,因为雪是那样的朴素与雅致,在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世界里,谁能不怦然心动呢?大文豪鲁迅先生曾经也以细致生动的笔墨为读者展示了两种不同风格的雪: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

文中讲到:江南的雪是丰富多彩、色彩斑斓的,而北国的雪则是坚守自身,象一个奔放的挑战者。鲁迅的倾向性是显而易见的,可文人的表达多是含蓄,接下来我为大家准备的这首曲子则是毫不掩饰自己对北方雪原的热爱!一起来欣赏《我爱你,塞北的雪》,思考一下:这首歌曲描绘的是怎样的意境? 2 欣赏《我爱你,塞北的雪》 提问:是怎样的意境?

生答:雪后的大自然一片银装素裹,真是美不胜收········ 提问:情绪与速度又是怎样的? 生:舒缓 悠扬的

这首歌曲是对北国雪原的传神描绘,可是具体那部分旋律能描述出这首意境呢?

3 复听

师提出前奏 3311 6655 3311 6655 的音型像是飘洒的雪花,把我们带进了”北国风光,万里雪飘”的意境中``````` 二、 新课教学

是啊,如此悠扬抒情的歌曲艺术形式可以很好的描绘下着大雪的朦胧景致,同样,欢快,活泼的风格也可以很好的描绘出雪天腊梅傲然挺立的情景。听,远远传来的是什么歌声?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1、初听《踏雪寻梅》

2、这首歌曲的情绪与速度又是怎样的呢? 指生回答

3、这首歌曲描绘的又是怎样的场景呢?


(师提示: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可画画或写一段话······)

检查完学生作品后师小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你们从这首歌中都看到了什么景致?

生讲解,师补充

雪齐天晴朗的齐——雪后放晴 灞桥——有扶手的石板桥

是谁在骑驴赏花——从书声琴韵中猜测到是学堂的孩子 他的心情怎样——愉快 怡然自得的

从他的穿着来看,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吗?——不是

诗中提到的琴会是什么琴呢?——古筝、古琴、二胡···

歌曲演唱

、出示课题:其实这是一首由音乐家黄自先生于三四十年代的作品《踏雪寻梅》

简介黄自 1、 歌词诵读

黄自先生既然把这么美的一幅画面展示给大家,现在老师就请同学们把这首小诗朗诵一遍,想象一下你就是骑在驴背上的那位英俊潇洒的少年,带着那么几分怡然自得的神情···· 1(师配乐,生朗诵)

2 现在我们变换另一种方式来吟诵这首小诗

(一二两组朗读 三四两组按节奏读“叮当叮当”为一二两组伴奏,要求咬字清晰而又弹性)

4、 听了这么多遍相信你们肯定对这首歌很有把握了,我们来试一试吧! 5、 歌曲处理:(1)曲情绪分析:

指生提问:分几个乐段?分别描写什么? (师生共同分析后唱旋律及齐唱歌曲) 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 哪句写景分析后按要求唱

4) 哪句描绘铃铛声 分析后按要求唱 5) 哪句抒发喜悦心情 分析后按要求唱

6)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歌曲?(变换速度唱:快速、慢速)

7)最后齐唱 二声部练习

加入“叮当叮当” 演唱 (分声部练习后演唱) 拓展

歌曲二度创作:

1 刚才我们在歌词练习中运用了“叮当”两词来使这首歌曲更富意境,下面我们想想还有什么更多的方法能使这首歌曲更有趣呢?前后讨论一下

(可表演、可以加打击乐、可以用碎纸营造雪花的氛围、可以用嘴巴打响舌表现驴走路的声音)


2、梅花:冰枝嫩绿、疏影清雅,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仙天下春”,课前大家也说过“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的崇高品德和坚贞气节象征着我们龙的传人之精神。梅花斗雪吐艳,铁骨冰气、高风亮节,鼓励着大家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迎接春的到来,最后就让我们在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中结束本堂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ce00907a45177232e60a23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