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泊船瓜洲这首诗中“间”的读音

2022-04-06 20:34: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泊船瓜洲这首诗中“间”的读音》,欢迎阅读!
诗中,瓜洲,读音,谈泊船

浅谈《泊船瓜洲》这首诗中“间”的读音

弥陀学校 嬴茵

引言

诗歌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唐宋时期的诗歌。诗歌也是语文教材编写的必要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诗歌用字凝练,意义丰富,并且遵循一定的规律,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大多数中国人对诗歌有种由衷的喜爱。但是,对于部分诗歌的部分字的读音,常常会含混不清,这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下面是我针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泊船瓜洲》一诗中出现的“间”的读音进行分析,以期在以后的教学中能从中得到帮助。

“间”在古诗中并不是一个出现频率太高的词,它有两个读音:一读jiān一读jiàn。读一声时意思多是量词或者名词,如:时间、房间、空间、一间屋子……读四声时,意思多为表示动作的词,如:间隔、分开、隔开……

下面我将从诗歌的格律,王安石的情况,引经据典,读法习惯等方面对“间”的读音进行分析。

一、引经据典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一书中,明确将“间”的读音注为一声P126在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特级教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一书中也强调了“间”应读一声。在网上的朗读中,这首诗中的“间”也都读作一声。

二、习惯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如果将“间”读为四声,那在第二小句中,“钟”却是一声,显然读起来会很别扭,音调降度过大。《千家诗》一书中有首句的末字为一声,第二句首字为四声的情况,如程颢《春日偶成》中的“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P1;杜牧《清明》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P10)等。也有第三句末字为四声,第四句首字为一声的情况,如刘禹锡《乌衣巷》中的末尾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P36戴复古《夏日》中“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琵琶一树金”P32)等。但是却没有一首诗中的第一句末尾一字为四声,第二句首字为一声。首句末字为一声,第二


句首字为四声的情况,属于声调的上升,故读起来依旧琅琅上口。第三句末字为四声,第四句首字为一声的情况,虽属声调的下降,且降度很大,但因为前面还有两句,故不会觉得突兀。

三、意义解释

之所以这个字的读音存在这么大的分歧,很多人也将它读为四声,我想主要是因为翻译的时候将这句诗翻译为了“京口和瓜洲间隔了一条江(河)但我认为应该译为“京口和瓜洲有一条河(江)间距”,本来意在说的是离家很近却回不了家,但前者的翻译强调的是距离远,而后者的翻译强调的是距离近。联系整首诗作者的心境,不难发现“间”应该读一声。

四、格律

古诗对格律是非常讲究的。格律使诗词形成了音韵之美,平仄声的交替与均衡,读起来饶有韵味,使整首诗歌更加和谐、流畅、上口。

古诗中的绝句的格律分为五言的平起式和五言的仄起式;七言的平起式和七言的仄起式,《泊船瓜洲》属于七言的绝句,它除去首句其格律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其中每句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的平仄可变。如果首句的“间”读四声,那么其格律就为:仄仄平平仄仄仄。这就会和格律诗有几点不合:第一:格律诗中,假如一句的后三字接连三个字都是平声或仄声,就属于不合格律之病;第二:本诗的格律属于七言仄起首句入韵式,所以,首句末尾一字不应该为仄声。所以“间”字只能读一声,这样本诗的格律就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因为每句诗的第一和第三个字可变,所以,“间”读一声时,本诗就完全符合七言绝句仄起式的要求。

五、关于王安石

1 出生以及受教育情况

王安石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这就为王安石学习格律诗提供了好的经济条件。

2 作诗情况


王安石的诗歌就我们比较熟悉的大多都遵循格律,如《元日》《梅花》《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等。

虽说作诗遵循格律过于死板,但是格律给诗歌带来的好处远远地大于了它的弊端,所以自唐以后,大多数诗人的诗歌都会遵循格律。再者,能够不学格律,诗歌不用律也不会逊色的,恐怕只有李白这一个天才诗人了。

以上就是我对“间”在《泊船瓜洲》一诗中读音的一点肤浅的看法。而《泊船瓜洲》是王安石的一首名诗,被选编入小学五年级教材,虽然“间”在诗中的读音分歧让很多人很费神,但是这也并不影响本诗在文学上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祝正洲主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

2.谢彷得主编:《千家诗》,陕西:三秦出版社,20081月; 3.郭锡良、李玲璞主编:《古代汉语(下),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12月;

4.蔡德权、方友梅主编:《特级教案》,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5月;

5.崔峦主编:语文,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4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ce305f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e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