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读后感—野有蔓草——论《诗经》中的草木

2023-03-27 02:30: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好书读后感—野有蔓草——论《诗经》中的草木》,欢迎阅读!
蔓草,读后感,诗经,草木,好书

野有蔓草——论《诗经》中的草木

关于《诗经》的读后感,不光是我,历来的人都已经写过很多篇了,本不想再写,但当读到《中国文脉》里的这样一句话《诗经》使中文学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稻麦香和虫鸟声。这种香气和声音将散布久远,至今还闻到,听到,便又想为《诗经》唱一遍赞歌。

之所以如此迷恋《诗经》其原因不在于了解过后世学者对其写作手法的深层剖析,也不在于其间暗藏的先秦文化因素,只单单在于那一股质朴清新的泥土香,草木香。后世许许多多文人花费大量笔墨描绘的湖光山色,也不能望其项背。 《诗经》里描写草木的篇章很多,《离骚》中所塑造的香草美人不同的是,《诗经》里的草木很平凡,与《离骚》相比也较为单一。蒹葭不过是芦苇,芣苢不过是车前子,莠不过是田野间摇曳的狗尾巴草,它们在某种程度上自然比不上辛夷、江蓠、杜若,但野有蔓草,施于周行却是一种别样的美,而这种美在众多的文学形式中,只有《诗经》才把它表现的淋漓尽致。探究其原因,我想应该是作者所处的环境不同,如果《楚辞》是贵族的孤独吟咏,散文是文学家的呕心沥血,那么《诗经》则是劳动人民在田间的随性而歌,这或许也正是很多人喜欢《诗经》的原因,他们可以在字里行间触到自己最原始的灵魂。 《诗经》里的许多文章都往往以身边草木起兴,这样的篇章除了《蒹葭》,最先想到《卷耳》。诗以卷耳(苍耳)为意象,寄托了一个思妇的形象,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真切的画面感。在苍茫而渺远的周朝大道上,思妇弯身一遍遍地采撷卷耳,不知不觉已是薄暮,缓缓起身,望向天涯,茫茫周行上旷无一人,想


起远行的丈夫,他离开时卷耳只是茸茸春草,而今卷耳也似有远道之所思般地在长风中引项遥望。叹息良久,缓缓放下竹筐,不知玄黄色的老马何时才能送他返回故乡。比起当今社交网站上众多爱情鸡汤,同行上一个轻放下竹筐的女子实在是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让人触动,不过是伫立遥望,没有金色的头发也没有华丽的衣衫,只有不盈顷筐的卷耳,只有无尽的残阳当作背景,但她就是动人,她的思绪和心情不必言说,半筐柔柔的青色便可以为她道明,爱情不必是风沙般相依相随,只是用周行上日夜的辛劳换来的针线在寒风将至时为他寄上一件寒衣。 再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野有蔓草》,它相较于《卷耳》则更为简单:野有蔓草,寒露瀼瀼,有美一人,宛如清扬。它甚至没有点名是哪一种草,只说是田野上有茂盛的草,晶盈的露珠覆盖其上。对美人的描写也只是说她眉目传神。但二者联系在一起,给读者的感受便不是如此的单一。蔓草间的美人想必穿着草绿色的衣裙,有乌黑的长发和雪白的皮肤,淳朴、清新又自然。与她偶然邂逅的少年希望可以和她携手同行,却又不敢上前表白心迹。野草与美人相辅相成,所谓美人如诗,草木如织。 追溯完《诗经》的文字,回过头来想为何后人写不出《诗经》的感觉,想必其原因不在于文学水平的高低,这反而是创作的束缚。真正有诗经遗韵的恐怕只有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两者相似之处在于其作者都是不留姓名的普通人,他们最有可能吟出真实而情切的文字。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如《卷耳》穆穆清风至,吹我罗衣裙。青袍似春草,长条随风舒如《野有蔓草》,这种意象之所以被反复吟咏,其原因在于它真实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并经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cf4eca60a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