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徒然草第七段看兼好对生的认识

2022-05-05 03:3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徒然草第七段看兼好对生的认识》,欢迎阅读!
对生,徒然,认识,段看兼

要:吉田兼好的随笔《徒然草》,是日本中世三大随笔之一,作品风格与其他两部相比较为轻松诙谐,对无常和生的认识有独到见解,本文试通过分析《徒然草》中第七段内容,来解析兼好对《生》的认识。

关键词:徒然草;吉田兼好;生 一、作品及作者

《徒然草》创作于镰仓后期,是日本三大随笔之一,连同序文共244章,在日本文学上拥有重要地位。作者吉田兼好本名卜部兼好,出身朝廷神官世家,生卒年不详,据风卷景次的《西行与兼好》,桐原德重的《兼好传与徒然草的成立》中说法,兼好约出生于19岁弘安六年(1283年)前后,19岁位列六位藏人,25岁位列从五位,曾任藏人左兵卫佐。其出家时间大约在27岁到33岁之间。

中世日本,像兼好这样在中年或老年出家成为沙弥的,被称为遁世者。 安良冈康作称:“舍弃立身出世之道,利用空暇来钻研学问和艺术的人不在少数。像这些沙弥,即遁世者推动了中世文艺的发达,这点是不能忘却的事实。”① 二、第七段中对“生”的认识 (一)第七段内容及解析

あだし野の露消ゆる?rなく、?b部山の??たち去らでのみ住み果つる?ひならば、いかにもののあはれもなからん。世は定めなきこそいみじけれ。

命あるものを?るに、人ばかり久しきはなし。かげろふの夕べを待ち、夏の蝉の春秋を知らぬもあるぞかし。つくづくと一年を暮すほどだにも、こよなうのどけしや。?かず、しと思はば、千年を?^すとも、一夜の?簸涡牡丐长饯护帷w??てぬ世にみにくき姿を待ち得て、何かはせん。命?lければ辱多し。?lくとも、四十にたらぬほどにて死なんこそ、めやすかるべけれ。そのほど?^ぎぬれば、かたちを?uづる心もなく、人に出て交らはん事を思ひ、夕べの?に子?o?郅筏啤?さかゆく末を?んまでの命をあらまし、ひたすら世を?心のみ深く、もののあわれも知らず成りゆくなん、あさましき。 正因人的生命长度不定,才更感受到无可替代的生命中每一天的重要性,深刻体会到“生”的奇妙。这点也是佛教无常观的一种解读。永积安明在《中世文学的可能性》岩波?? 1977中论述道: “中世跟佛教有关的文学作品中,《徒然草》是最积极的,对现世最持肯定态度。“透视现实事物的无常,朴素地拒绝追名逐利。以中性的视觉和方法在功名利禄中尽早窥得真相。

兼好认为,人生正是由于不安定才充满趣味,不认为要一味执着于清明克己。在现世中,他既对无常生命抒发感叹之情,又将人的生命置于自然万物循环中,以完全接受这一自然规律,并从中生发出“いみじけれ”(玄妙)这一对“生”的赞美。 (二)兼好对待“往生”的态度

日本的净土宗是以来世往生、死者安魂这些实际信仰为中心展开的。净土宗著作《往生要集》说到底也是以往生极乐净土为目标。这一点,与在现世中通过修行来获得顿悟的这一修行路线有着明显区别。佛教是最重视“悟”,通过“悟”寻求死后救赎的宗教。因此,以死后往生为第一目的的净土宗,在佛教中是很从理论上难给其定位的。因为虽然在日本民众的信仰中,净土宗可以完全与来世往生等同,但在佛教的实践体系中,更为重视的是在现世通过修行得到开悟的这一面。

在兼好的时代,以《日本往生极乐记》《拾遗往生传》《后拾遗往生传》等为首流传着各种往生传,兼好很有可能也接触过这一类书目。书中所宣扬的思想是对死后的幻想,但在徒然草中却对这种极乐往生甚少关心。全文出现往生一词的章段仅有两段,而且都不是从兼好的口中讲述。


如果兼好随当时人的做法,过着每日念佛的生活,相信极乐往生,并一心希求死后往生极乐世界,那么毋容置疑的,关于往生的内容一定会被写入徒然草中,这部作品也就会带上更为僧侣化的性质。从这一点可以推断,兼好并不迷信于往生传中所宣传的那种超现实的死后通过往生来脱离痛苦的方法。 (三)兼好对待“生”的态度

虽然兼好辞官成了沙弥,作了和尚,但他并不迷信当时社会主流的“往生”思想。可以说,兼好的眼光一直是投向现世的。在现世中,人的生命跟自然万物是相同的,以此为基础,完全接受了无常、短暂之后,他叹出了生命“いみじけれ”(玄妙)这样的赞美之词。并且,他打破了对于长寿的执着,明确了在有生之年,在当下,能享受“生”的乐趣,珍惜无可替代不可重来的每一天的生命,这一对“生”的积极认识。 三、结论

本论通过对第七段的解读,探究了兼好对“生”的认识。兼好并不迷信当时主流的“往生”思想,二十把目光投向现世,对无常的“生”有了冷静的认识。不仅是通过处于变化外界状态下的自己,从表面认识到了无常,还通过无常这一理论,开始真正尝试踏入无常的世界,并将自己在无常的世界中所经历和感受到的东西传达给世间的人们。在保持自己心的安定状态下,要享受当下活着时“生”的乐趣,重视生命中的每一天。这是对生有着积极态度的知识分子,作为沙弥的遁世者兼好通过现世修行和理智所感悟到的。这一点,对现代人也有非常大的启发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cf78c396f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