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审美修养读后感

2022-07-23 14:3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审美修养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审美,修养,大学生

大学生审美修养读后感

以前一直觉得审美仅仅是对于日常事物以及艺术作品等的一种评判,是对于美丑的基本观点,后来通过审美修养课上老师的讲解发现其实审美的内涵是深厚而又丰富的,对于一个人来讲,审美是一种能力,审美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自然社会与艺术的欣赏和判断,不断自我反思,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更高层次的意义在于激发智慧潜能,进行美的创造。从课程调查统计的表的数据来看,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还是有提升个人审美修养的欲望,想通过本课程了解、提高、审美修养的人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是大家写出的中国文学家、艺术家、中国科学家大都很默契地指向了鲁迅、齐白石、钱学森等等烂熟于心的人物。他们都是从小到大学校里拿来教育学生的典范,同时由于我们在文学艺术方面涉猎不够广泛,所以每每提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我们最容易想到的总是这些课本里经常出现,老师嘴边经常出现的人物,而其实我们对这些人物的理解也仅仅来源于学校的教育而缺乏对其深入的了解以及自己对他们的真实看法。从这方面来看,其实学校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一直是不到位的。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以及表现美的能力,提高鉴别美丑的能力,教育同时进行适当的引导是必要的,但是作为教育者直接把主观的观点灌输给学生就会禁锢审美自由,这与学生内心想要提高审美素质的诉求是相悖的,不利于学生在审美鉴赏的过程中修正自己,更不用提进行美的创造了。积极参加各种审美活动并且培养积极的业余爱好是提高审美修养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参观博物馆、阅读书籍以及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等我们往往可以获得最基本的关于美的体验,而对自身人文素养的加强则能够使我们在体验的基础上更深刻地理解美,领悟其内涵。从调查表结果来看,正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有提高审美修养的欲望,所以他们会通过阅读书籍、旅游、参加活动、参观博物馆等方面的努力来主动提高。审美需求作为动力,在提升素养方面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但是我们还应该考虑到目前多元文化对大学生的冲击使其对美的鉴赏能力受到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种外来文化大量涌入中国,相较于中国传统的高雅文化,还未形成成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大学生可能在多元文化中迷失自我,比如他们可能更乐于接受所谓的“快餐文化”,因为“快餐文化”浅显易懂,比高雅的传统文化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另外,很多青年人对于星座、减肥、追星、吃货等另类文化的大力追捧也能够反映出大学生审美修养的迷失。所以在审美教育方面,对学生还是应该加以引导的,让学生以健康的审美心理为基础去感受和体验美,防止在多元文化面前的迷失。

接下来引申出的就是关于审美教育的问题。在大学以前,小学和中学对审美的教育其实一直是缺失的,因为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之下,最基本的音乐美术以及思想道德教育一直被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学生从中接受到的真正的东西很少,进入大学以后,学校开设了很多人文类的素质教育课程,大多数课程都比较自由,老师自由地抒发自己观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社会问题,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以及去操场上感受春天等,这些都能给学生带来很好的审美体验,也算是比较自由的方式。但是事实上很多学生选修人文类的课程更多地是为了拿到学分,抱着这样的心态上课其实是很浪费课程资源的,因为老师很用心地备课、讲解实事问题、引导学生自由思考、培养学生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最后学生收获和老师付出的不成正比。这与当今大学体制问题以及校园文化氛围是密不可分的。学校以成绩来评价学生,自然学生对所有课程的定位都是以成绩为前提,这样就限制了审美素质甚至文化素质的发展,对于整个校园良好的文化氛围也有很不利的影响。个人认为,其实人文课程的开设,有点重于形式而轻于结果,学生收获到的与老师付出的不成正比。

很多西方哲学家和思想家在审美教育方面更提倡心灵的净化和美化,将审美教育赋予在


教育过程中及其重要且独立的地位,并非是为了达到某些实用或者是政治方面的目的才对青年进行审美教育而在中国,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之下,那些实用的工科教育在大学生中更受欢迎,人文教育中,相较之下受欢迎的多具 有政治色彩,自由程度很小,培养出来的多是深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影响的政治家。审美修养作为完善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思想观念的重要途径,

作为大学生完善自我构建的重要方式,应该被广泛重视,大学是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以及人格完善的重要阶段,作为社会中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主体,大学生应该在自由的文化氛围内受到教育者的良好引导,在丰富的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去发现美、感知美,在思考中不断完善人格,构建自我的意识和能力,在存在意义上确立属“人”的尊贵与荣誉,只有有了这些为契机,在以后才可能激发出智慧潜能,进行美的创造,进而实现生命本质的现实意义,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d17b1cfba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6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