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2022-10-26 16:00: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群文,教学设计,年级,阅读

七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群文议题

脉脉亲情——寻找线索

群文篇目 《散步》《老海棠树》《父爱之舟》《后母的三巴掌》

教学目标

1. 理解线索原理。

2. 阅读选文,找出线索。

3. 归纳找线索的方法和线索的分类。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23

教学过程

(一)诗歌引线

1. 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一首诗《乡愁》(齐读)思考:这首诗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 这些时间短语就像一条线一样将诗歌的每一个小节串联起来使之成为整体。我们的文章也是如此,它也有一条无形的线把各个部分串联起来,我们称呼这无形的线叫“线索”(板书:线索)

3. 线索的定义:指事情可寻的端绪、路径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把这些无形的线索找出来。(出示PPT,板书寻找线索)

【设计意图】

理解线索的定义,为寻找线索作铺垫。

(二)因事取线

1. 老师本节课设置了四重关卡,这尤为重要的第一关我们一起来闯。

2. 第一关,读选文《散步》找一找文章的主人翁是谁?写了哪些事情?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出示PPT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汇报。

3. 得出结论:《散步》围绕一家人散步来写,人物有:我,母亲,妻子和儿子。

4. 文章描写的事情是散步,这里的散步就是线索。这个线索从对象上来看是“事情”,所以事件也可以是线索。文章题目上也有所提示。(出示PPT

- 1 - / 3




总结寻找方法: 从题目入手; 寻找关键字词;

反复出现的人、事、物。(出示PPT

【设计意图】

为后面自主学习起到铺垫作用,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紧扣议题。

(三)观物找线

1. 线索当然不仅仅只存在于事件,它还藏身于别的地方,我们往后看。阅读《老海棠树》《父爱之舟》《后母的三巴掌》三篇选文,寻找线索(出示PPT 篇目 《老海棠树》 《父爱之舟》 《后母的三巴掌》

2. 分析文章都写了什么对象,或者说写了什么内容?你从哪里找到的线索。 (学生阅读,老师指导。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汇报。 老师真不忍心打断你们,你们阅读得很认真。很多孩子的阅读习惯非常棒,一直在圈圈点点,还作了旁批,真好!但还有一种学习叫分享和交流,我们可以交流了吗?

3. 谁先来说说《老海棠树》

4. 得出结论:《老海棠树》围绕“海棠树”,写了我和奶奶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5. 文章描写的对象就是一件物“海棠树”这就是线索。这里的线索从对象上来说是“事物”所以物体也可以是线索。文章题目上也有所提示。(出示PPT 6.继续完成表格:

《父爱之舟》线索是父亲的船,既写出了父爱的伟大,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后母的三巴掌》线索是母亲的三巴掌,表达了后母对我的爱。 (四)把握线索作用 举例:

1)散步。很明显能够看出来,文章写的就是这件事。也就是说“散步”(事件)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2“我”对家庭的责任。发动散步的人是我,决策的人也是我,负责任的人也是我。出门的那一刻心情是高兴的,路上遇到“分歧”这又使我为难,做了决定之后又恢复高兴。这种情感的变化,也是线索。只是因为它被隐藏了,好像是在“暗中行事” 这里的两种线就是“明线”和“暗线”,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

总结:任何线索都有这样的作用。(齐读,记笔记。明线和暗线,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出示PPT

【设计意图】

- 2 - / 3



线索

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d2c1d7224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