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2-06-17 01:19: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欢迎阅读!
健康教育,高度,重视,心理,学生

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暂无

来源:《民生周刊》 2021年第7



教育本身应该减负,但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全社会来关注,需要家校社合力解决。

《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

“高质量”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词。

但高质量的教育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对这个问题,业界有很多探讨。在多年的办学中,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校长刘维朝也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日前,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刘维朝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高质量的教育,应该是涵养生命的教育

学校是个生命场

执掌一所百年名校,刘维朝身上有很多光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教育部首批领航名校长、“徐特立教育奖”获得者……在这些光环之下,是他对高质量教育的孜孜追求。

20年前接任雅礼中学校长时,刘维朝便面临一个选择,把学校往哪里带?当时,他选择是“要办一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学校。”

“高质量的教育,应该是涵养生命的教育。”刘维朝说,“因为学校实际上是一个生命场,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的地方。”

他认为学校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一个信念:珍惜生命,健康第一。

近年来,我国学生的近视率逐年上升。教育部去年公布的对9个省区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在疫情期间视力变化情况的调研结果显示,半年多来,被调查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从59.2%上升到70.6%

学生的健康监测数据也让人担忧。《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育与健康监测结果报告》显示,四年级、八年级学生的肥胖率为8.8%9.7%,比2015年分别上升了1.92.2个百分点。

“如何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这是学校很重要的工作。”在刘维朝看来,虽然学校有体育课,也有课外活动,但最重要还是要让孩子们形成锻炼的习惯,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终身发展。

他发现,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呈现一种上升的态势。而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它不仅仅是学校的问题,也不能完全归结于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实际上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来自家庭及社会,家庭对孩子过高期望、社会过度竞争都会影响到孩子们。” 刘维朝说,教育本身应该减负,但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全社会来关注,需要家校社合力解决。


比如,学校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对社会的责任感。但这种培养不是通过说教完成,而是在活动中形成。学校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或者在校内组织一些群体活动,通过大量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德智体美劳,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五育并举”的要求。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高考为王”还是主流,学校对“智育”的追求远远大于其他方面。

“一个人的发展是需要各种养分的,就像人体一样,各种微量元素都不能少,哪一种少了身体都会出问题。”刘维朝指出,学生的成长需要德育,也需要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这些都是必要的养分。

在他看来,基础教育就是给孩子未来打基础的,各种养分都要给足,这样孩子在未来才会发展得更好。

学生上大学后,会倾向于学习某一个方面的知识,或者某一项技能,但学习这些专业的基本素养是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形成的,错过了时机就很难弥补。

因此,刘维朝强调:“高质量的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学校一定要重视这一点。”

以素养为核心

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知识的获取越来越便捷,社会需要的是能在各种情境下解决问题的人。

教育应该从知识本位转到素养本位。”刘维朝提出,学校不能再“满堂灌”,机械地传输知识,而是要不断地去改革,关注学生的素养。

刘维朝很推崇传统教育中的两句话,是“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指的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不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而“因材施教”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教室里的50个孩子是50个不一样的生命体,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不一样,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的个性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刘维朝说。

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元的,而人的发展潜能、兴趣爱好也是多元的,只有帮助学生发展个性,释放特长,才能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然而,在高考的压力之下,有些学校已经把高中办成了“高考冲刺班”,3年的学习就是为了最后两天的考试。

作为湖南省的重点中学,雅礼中学也面临这样的压力。但刘维朝一直要求自己和老师们保持平和之心,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高考是一个自然生成的过程。”刘维朝说,“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普及化了,学生考上大学并不难。在这个阶段,高中的使命应该更多地面向学生的培养。

但家长们依旧焦虑,学生们负重不堪,问题的症结在哪儿?在刘维朝看来,这是因为大家都去追求“985”大学,甚至追求清华北大。而社会也有一些不好的导向,比如招聘的时候偏爱重点大学毕业生。这样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教育“内卷”出现。




编辑:郭梁 美编:陈荔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d37d45f02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b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