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族谱国家机关与领导人、名人讲话、题词

2023-01-21 19:22: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族谱国家机关与领导人、名人讲话、题词》,欢迎阅读!
族谱,题词,国家机关,领导人,名人

有关族谱国家机关与领导人、名人讲话、题词



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文件

国档会字[1984]07

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文管会、档案局,北京市图书馆,各高等院校:

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国内收藏的家谱极为分散,又没有专门目录,因而长期以来国内对家谱的发掘、研究工作做得不多,这与国外学者、机构对中国家谱搜集不余遗力、研究多有成果的状况很不相称。同时,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许多根在大陆的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思乡之情日趋浓烈,他们也亟需利用家谱来寻找自己的血缘关系。为了推动国内对家谱的研究利用,发掘家谱这一祖国文化宝藏,改变中国家谱研究的内轻外重状况,充分发挥家谱在学术研究和统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国家档案局二处、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等单位,拟将分藏于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等单位的家谱编成一部比较完整的《中国家谱综合目录》。计划一九八五年底完成编纂工作,公开出版。为了协助编好这一目录,特请你们通知各地图书馆(室)、博物馆、文管会、文化馆、档案馆(室)等收藏单位,将其收藏的家谱和所知道的个人收藏的家谱目录,按照该书的编辑凡例,于一九八五年三月底以前报送国家档案局。个别藏量较大的单位,也不要迟于一九八五年六月底报送。

特此通知 附:《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编辑凡例》(略)

一九八四年十月



文化部办公厅函件 办社图函[2001]29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

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她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曾于19841120日专门发文《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国档会字[1984]7)。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中国家谱综合目录》1997年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对家谱整理工作和提供学术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时由于受种种客观条件限制,尚有大量家谱未能收入,特别是大量收藏于海外的中国家谱未能收入。

20006月,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的中文文献资料共建共享合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祖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及新加坡、美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42家中文图书馆及中文资料收藏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就推动全球中文文献资料共建共享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协调,并决定由上海图书馆主持编纂《中国家谱总目》。这是《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编撰工作的继续与发展,它将大量增加收藏于海外的中国家谱,同时扩大收录范围并增加著录项目。《中国家谱总目》是中国家谱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的完成将积极推动谱牒学的研究,并进一步加强海内外华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其意义深远。

《中国家谱总目》的编撰采用“分头编撰、汇总审校”的方法,每一地区确定一个负责单位为《中国家谱总目》的编委单位,由其负责该地区的家谱条目的编制工作,编委单位主要由总分省级图书馆和其它单位组成(见附件)。为了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请你们通知各地图书馆(室)、文化馆等收藏单位,认真做好单位所藏家谱条目的摸底工作,协调好与所在区域藏谱机构的关系,积极协助《中国家谱总目》编委单位,按照《中国家谱总目》的编撰要求,编撰好本地区收藏家谱目录,以保证《中国家谱总目》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



1


特此通知

附:编委单位名单(略)

文化部办公厅(印) 00一年二月七日



国家领导人、名人有关族谱的讲话或题词选录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李世民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以记事实,谱以记昭穆,昭穆能明,则家派无得而混哉。——[南宋]文天祥

族谱记述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由于宗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特有的良好的传统观念,应加以利用。中国国民和国家结构的关系,先有家庭再推到宗族,然后才是国家……敬宗睦族的观念,深入中国人的脑筋…… ——摘自孙中山《建国方略》

研究现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村史,从研究基层的家史、村史和微观入手,这是进而研究整个宏观社会历史的基础。——孙中山

只有由家庭结合成宗族,才能由宗族结合成国族,中华民族能维系数千年而不坠,实有基于国族观念可获之成果也。——孙中山

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域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 ——摘自毛泽东1957年《在成都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祖宗都不敬,谈何爱国? ——摘自《毛泽东回韶山时的讲话》

发行传代通谱,是深化本姓历史传统,加深血肉之情,巩固团结友爱精神;也便于抓好文化品德、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摘自《周恩来总理在全国第四届人代会上安徽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个爱国的人,没有一个不爱家的。爱家是爱国的起点,了解家谱、乡情,是懂得国家的开始。只有了解了乡情,懂得了国情的人,才能真正热爱祖国。——周恩来

我们为后代留档案,档案要精炼。不要什么都做为档案保存起来,有些给后代看了没有什么好处。——周恩来

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式进行分析与鉴别,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家谱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那么家谱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遣产,一定会对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繁荣学术文化研究,起到重要作用。——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族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收集、研究族谱,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中华文化的传播。研究家谱可增强民族凝聚力。海外华侨都有宗亲会组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多,寻根问祖之风越来越盛,台湾同胞的祖先96%来自祖国内地,研究家谱,也有利于祖国的统一。——摘自《200054日至5日江泽民在参观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时的讲话》

家谱续写着家族的繁衍史,许多人从这里找到了自己的“根”。 ——摘自20055月胡锦涛主席会见宋楚瑜一行时的讲话》

任何民族、任何人民,都有自己的历史。毁弃过去的资料,不认自己的祖宗,这是愚蠢徒劳的。你不要,别人要,你扔掉别人收藏,不认祖宗者,非人也。——巴金

一个依赖过去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同样 一个忘记祖先的民族也是没有希望的。——李政道

不管什么种族,我们的基因有999%是相同的。种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可以成为美国的优势,美国应成为全世界的楷模。对自己的种族具有自豪感是一件很好的事,但这种源于种族和民族传统永远也不应成为退出更广泛的美国社会的借口。这样做不利于多样性,而是会引起分裂,并且有可能削弱美国。——摘自克林顿(美国)1998613日《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州立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10年的时间里——只是10年,我们最大的州加利福尼亚将没有多数种族。在50多一点的时间里,美国将没有多数种族。——摘自克林顿(美国)2000127日发表2000年《国情咨文》

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藏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塞万提斯(西班牙)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d751a85e009581b6bd9eba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