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教育随笔-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022-12-15 13:3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教育随笔-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欢迎阅读!
起跑线,孩子,随笔,不要,教育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教育随笔-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代,然而无可争辩的事实又是:林某成了“才”,却没成为“人”



摘要: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有道理的,其次,所谓“起跑线”指的是跑步的起点,借喻儿童年

教育随笔—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知道从几时起,在中国社会上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多少家长为了这句话焦虑、彷徨;又有多少孩子为此早早地结束了金色童年。然而在这句话的指引下,这些年来中国孩子的体质没有提高,近视率倒是越来越高;孩子们的快乐没有增加,心理隐患却越来越多。于是我想,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这句话呢?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有道理的。透过其中的每一个字,我们看到的是父母对孩子未来幸福生活的希望和期盼。

其次,所谓“起跑线”指的是跑步的起点,借喻儿童年代。从人的生理发育和教育理论的角度出发,儿童7岁之前确实是大脑发育和学习的黄金期,所以在儿童时期重视孩子的教育不无道理,而且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关键在于教给孩子什么?何谓输?何谓赢?

人生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人为的规定让孩子上学前就学会多少汉字、会说多少英文单词、会几项特长……对于漫长的人生而言意义究竟多大?我觉得以上这些家长最看重的内容,不是能力只是一种技能,是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上学后都可以学会的。但是,多数家长却为此费心劳力地想尽各种办法,花钱赔时间,让孩子学这些东西。家长累、孩子烦,彼此斗智斗法。其实在这场对决中,家长赢得的是自己的面子和虚荣,输掉的却是孩子接触大自然、自由成长的童年。好多孩子因为学前学的太多,上学后反而丧失了学习兴趣,又有多少孩子成了如此教育的牺牲品。

前不久轰动全国的“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投毒杀人,伤天害理,林某的行为除了令人憎恶,令人震惊,也发人深省。

读书读到研究生阶段,又是在复旦这样的名校深造,用通常的尺度衡量,林某无疑是一个人才。然而无可争辩的事实又是:林某成了“才”,却没成为“人”。这个强烈的反差,又一次敲响教育的警钟。近年来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中国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该指责的我想不仅仅是所谓“凶手”,林某成长过程中,整个漫长的儿童、青少年至青年期,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哪一个环节都该为这场悲剧买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论学

.




校、家庭还是社会,不仅要教会孩子成才,更重要的还要教会孩子怎样做人。“人才”两字,只有先成为人,方可称其才呀。

所以,与技能学习相比,培养孩子的情商,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阳光的心理显得尤为重要。 龙应台说我们的教育总是教我们拚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伤口,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没人教过我们,在跌倒时,怎样的勇敢才真正有用?怎样的智慧才能度过?跌倒,怎样可以变成行远的力量?失败,为什么往往是人生的修行?何以跌倒过的人,更深刻、更真诚?如果在我们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一些这样的课程,会不会今天的悲剧就会少一些。

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吧,从今天起不练琴、不学字,我们只教孩子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也许你的孩子长大后不是最耀眼的一个,但是也许他会成为称职的父母、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在漫长的岁月里安然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20岁时,充满生活激情;30岁时,依然有兴趣看漫天灿烂的星斗;40岁时,还能在周末的午后,读一段自己喜欢的小诗;60岁时,依然童心未泯,笑颜如花。80岁,忆起童年,脸上还会划过温暖笑意。作为父母、老师,我们还想为孩子祈求怎样更好的未来呢?更何况,把“赢”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早早地会几项技能上,岂不可笑。

人的一生何其漫长,然而人生能真正开心、无忧无虑玩的时间何其少也,你怎么忍心再夺走它?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da7b3fd2d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8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