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其二)》-唐·李商隐-可可诗词网

2022-12-23 11:1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马嵬(其二)》-唐·李商隐-可可诗词网》,欢迎阅读!
李商隐,其二,可可,诗词,马嵬(

《马嵬(其二)》-唐·李商隐-可可诗词网

展开全文

2019-05-11可可诗词网-咏史怀古诗 唐·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玄宗仓皇出逃,行至马嵬驿(属陕西兴平县),随行将士杀杨国忠,并迫使玄宗令杨贵妃自尽。史称“马嵬之变”。作者以此为题材,写了《马嵬二首》,这是第二首。

此诗用倒叙方式,先从玄宗遣方士为杨贵妃招魂写起,逆笔折入,破空而来,“势如危峰矗天,当面崛起”(吴乔《围炉诗话》卷一)。在海外仙境方士寻见杨妃,并带回金钗钿合之说,诗人用“徒闻”冷讽其事之虚妄。所谓“愿世世为夫妻”的誓约,则以“他生未卜”点明其言之渺茫,而当前的现实则是“此生休”的悲剧结局。语意精警而情致委婉,似是叹慨实则暗嘲玄宗之沉迷。

二联写“马嵬之变”。用两件典型事物“虎旅鸣宵柝”与“鸡人报晓筹”形成强烈对照,烘托出玄宗夜宿马嵬的处境和心态。禁卫军夜间击梆巡逻,暗示流亡途中六军不发的严峻形势。冠以“空闻”二字,说明“宵柝”已无护卫皇帝的作用,反使玄宗惊悸不安。鸡人敲更筹报晓,实指宫中高枕无忧的安乐生活。“无复”隐括杨妃已死,玄宗难以忘情,但不能再共度良宵的凄惘。

三联承前续写,仍用两事对举。“此日”指天宝十五载六月十四缢死杨妃之日。“当时”言天宝十载七月七日夜,长生殿上相约之时。“六军同驻马”点明禁军哗变。“七夕笑牵牛”是说玄宗与杨妃七夕密约“愿世世为夫妻”,讥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笑”字下得颇有心机,李杨的爱情悲剧反不如牵牛织女之永世相恋,岂不


贻天下人耻笑!“当时”与“此日”对照,见出“笑牵牛”与“同驻马”之因果关系。

尾联用设问反诘句式,表明看法。玄宗在位四十五年,“四纪为天子”是约而言之。为什么做了多年的皇帝,却不如卢家莫愁能够过上幸福生活、白头偕老呢?这是从前六句归纳出的问题,答案已在其中。故作反问,不仅讥刺尖刻,还有深层意蕴,动人遐思。

这首诗每句都用今昔安危对照,暗示荒淫失政与马嵬悲剧的联系。并搭配内涵丰富的虚词,关联点染,以不尽的言外之意启人联想,含茹深远而有余味。诗中用笔灵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大跨度的跳跃,扩大了诗句的容量,强化了抒情效果。全诗属对工切,“六军”与“七夕”,“驻马”与“牵牛”,“虎旅”与“鸡人”等等,随手拈合,勾勒成带有喻意的图景,且无繁缛堆砌之病,显示出诗人在艺术锤炼上的精粹功夫,这也正是诗人的技巧胜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dbf8d9c6a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