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教案

2022-03-30 22:16: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青藏高原教案》,欢迎阅读!
青藏高原,教案

歌曲《青藏高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青藏高原》

2、通过欣赏《太行颂》《黄土高坡》《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结合演唱《青藏高原》,体会山西汉族、陕西汉族、内蒙古蒙古族、青藏高原藏族的不同音乐风格、感情气质。 3、学会区分二段体、三段体 教学重点

背唱歌曲,并体会它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不同歌曲所体现的不同民族、地域的不同音乐风格特点、感情气质、曲

体结构。学会用声音来表现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前者要用秀美舒展的声音来表现辽阔热情的风格特点。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锦绣山川-----《青藏高原》 1、唱歌:《青藏高原》

2、欣赏:《太行颂》《黄土高坡》《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 教学过程

1、导入采用中国地图、画和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引入课本中心内容:通过唱歌

音乐欣赏来了解祖国的锦绣山川——青藏高原、太行山、黄土高坡、兴安岭,并且体会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所形成的不同的音乐风格。 2、唱歌《青藏高原》

1)观赏青藏高原风光的图片,感受青藏高原风光的美,进一步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播放该歌曲的演唱视频。,体会情感。 3)分三个部分跟着哼唱。


A、引子:呀拉索哎。特别注意的切份节奏,的八度大跳和装饰音,并引导学生对高亢的山歌风格和辽阔的青藏高原风光的联想。

B、由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到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引导学生用明朗亲切的声音来歌唱。头两句音调、节奏均比较平稳,后两句少有变化,尤其注意第二句还有的切分,的八度跳进,以及第四局的后半拍起唱的节奏。

C、由哦,我看见那可是青藏高原。节奏比前宽广舒展,旋律音调起伏幅度更大。尤其应当注意四三拍子、四四拍子中,二拍延长音的区别。结尾乐句中,那就是青藏高原字拖腔。

3)在分段练习的基础上,将全曲连续演唱。进而分析该曲的曲式:带引子的 二段体。

3、分析歌曲《太行颂》

1)介绍《太行颂》的内容、音乐形象,启发学生对山西民歌风格、颂歌特点的关注。 2)播放录音。

3)讨论交流《太行颂》的山西民歌风格、颂歌特点及在旋律音调、节奏方面的表现。 4、欣赏《黄土高坡》

1)介绍《黄土高坡》的内容、音乐形象,启发学生对陕西民歌风格的关注。2)播放录音。(会唱的同学可以跟唱)

3)讨论《黄土高坡》的山西民歌风格、颂歌特点在旋律音调、节奏放面的表现。

4)启发学生对该歌曲曲式结构的注意,由引子和ABA1三个段落构成。并分析A段与B段的不同和相同之处,A段与A1段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而分析它们之间在感情表达方面的区别。 5、欣赏《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

1)介绍《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的内容、音乐形象,启发学生对内蒙古蒙古族音乐风格的关注。(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山川,充满自豪感去学习本堂课)

2)播放录音。

3)讨论该歌曲的蒙古族音乐风格在旋律音调、节奏方面的表现。

4)分析该歌曲的曲式结构:带引子的二部曲式。并阐明B部复乐段的特征。


6、教师对以上四首歌曲在民族特色地方风格、感情气质、曲式结构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总结,兵器法学生填写好教材第34页下半页的表格

四、课时小结:

这节课,通过欣赏和演唱,同学们对山西汉族、陕西汉族、内蒙古蒙古族、青藏高原藏族的不同音乐风格、感情气质有了新的体会;能把握演唱情绪较好地进行歌曲《青藏高原》的演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dc84290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