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教学设计

2022-04-05 06:03: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忆读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读书

《忆读书》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好处。

2.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句话的体会,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我们围绕“忆"梳理出了作者不同时期读书的经历以及好书的标准。我们都可以用哪些方法梳理出文中的信息?

2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梳理作者读书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上节课归纳出的方法,梳理作者的读书方法。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

预设:

作者七岁时读《三国演义》,是一知半解地读;读《水浒传》《荡寇志》是比较着读,《红楼梦》在十二三岁读过,到中年又读,是反复读;1980年后读“万卷书”,是挑选,比较读。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你有没有用过这些读书方法?你自己还有哪些读书的方法?全班交流。

预设:

(1)我最喜欢读《西游记》,已经反复读了两三遍,越读越有意思。 (2)放假的时候,爸爸带我到书店,我会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看。 (3)妈妈说读书不能一知半解,所以读书时,我总是要弄清楚每一部分的意思。 4.讨论交流对”一知半解”读书法的看法。

(1)课件出示老舎《谈读书)片段,让学生快速默读,了解老舍的观点。我有个很大的毛病:读书不求甚解,从前看过的书,十之八九都不记得,我每每归过于记忆力不强,其实是因为阅读时马马虎虎,自然随看随忘。这叫我吃了亏一光翻动了书页,而没吸收到应得的营养,好似把好食品用凉水中下去,没有细细咀嚼。因此,有人问我读过某部好书没有,我虽读过,也不敢点头,怕人家追问下去。无辞以答。这是个毛病,应当矫正!丢脸倒是小事,白费了时光实在可惜!

(2)全班交流:你是否赞同”一知半解”的读书方法?说明理由, 预设

①赞同。读总比不读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多了慢慢就明白了。 ②不赞同,一知半解,国囵吞枣,既浪费时间,也没什么效果,有时候还有可能造成理解的错误。

(3)教师小结: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每个人可以根据习惯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三、梳理读书的好处,结合自己的经历说体会

1课件出示: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最大的快乐。

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作者因读书产生的快?(学生自读,师生交流,)

预设:

(1)“从读书中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2)“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3)“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2进一歩引导学生对这句话的思考:自由交流体会,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 预设:

(1)通过读书。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很高兴。

(2)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书就像朋友一样默默地陪着我, 让我过得很充实。 (3)每当我给妹妹讲故事时。看她听得那么认真,我很有成就感。

教师小结:读书,所带来的好处,真是各不相同,所读的书不同,收获、感悟也都因人而异,甚至同一个人读书,不同时期,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但相同的是.我们都从”多读书、读好书”中感受到了"读书好”。希望大家相信只有多读书才能有更多的收获,更多的成长。

四、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在积累本上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2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随堂练习题。 板书设计

提及读书 滔滔不绝

七岁《三国演义》

忆读书 读书好 后来《水浒传》 读书好

十二三岁《红楼梦》

读书体会 收获快乐、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提出希望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反思

作者围绕主题,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读书的好处,并对大家提出建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凸显语文要素“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让孩子们通过探究、交流的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效果较好。同时,教师还抓住疑难句过对疑难句子的细致分断,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同时又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鼓励不,今后的教学中会引起重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dd6d7ae03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4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