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安史之乱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2022-04-26 16:1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安史之乱对唐代文学的影响》,欢迎阅读!
安史之乱,唐代,影响,文学

精品文档

论安史之乱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发生在755年的安史之乱成为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分水岭,这一社会大变动,对唐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就以下五点展开研究。



一、 安史之乱对诗人的影响

百馀年积的盛唐景象是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思想兼容并包、文化中外融合的,所以当时的各路文人无不豪言壮语地诉说自己的报国入仕雄心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熟知不向边庭哭,纵死犹问侠骨香”(王维《少年行》,是一种誓死愿效国的英雄气魄。即便无缘于做官,也有“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求引进之信心;文人隐居观景也是雅兴十足,“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或在边塞抒发“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整体而言盛唐诗风是昂扬奋发的,诗人们都勇于表现自我和歌颂理想,甚至狂妄自大——“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好景难续,安史之乱这场空前战祸,致使人们过着食不填肚、颠沛流离、杀戮破坏、灾难深沉的生活,经济更是直线下降。连皇帝都坐不安稳的日子,王昌龄、王维、储光羲等诗人都被迫接受伪职或被贬荒地,无疑给诗人们的命运和理想打上叹号!之前“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上李邕》之后便是“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李白《临终歌》。大繁荣与大破坏都经历过了,然后是力图中兴而始终未能的振作。这样丰富的生活并不是每个朝代都有的。多样的生活让诗人对自己的命运和理想进行审视和反省。因此为文学的发展准备了丰厚的土壤,文学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扩大了他们的视野。题材也由追捧功名利禄,转向描写底层百姓——“处处征胡人渐稀,山村寥落暮烟微。门临莽苍经年闭,身逐嫖姚几日归。贫妻白发输残税,馀寇黄河未解围”《题灵台县东山村主人》



二、 唐诗风格巨变

开元、天宝盛世繁荣期那种兴象玲珑、骨气端翔的境界经安史之乱后已逐渐 淡化,理想色彩、浪漫情调也逐渐消退。他们的诗,不再有李白那种非凡的自信和磅礴气势,也没有杜甫那种反映战乱社会现实的激愤和深广情怀,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静,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近来萧瑟万井空,唯见苍山起烟雾。可怜蹭蹬失风波,仰天大叫无奈何”,韦应物原初慷慨为国的昂扬意气消失了,代之以看破世情的无奈和散淡。刘长卿的诗风亦是时运不济的感伤和惆 “天南愁望绝,亭上柳条新。落日独归鸟,孤舟何处人。……青山数行泪,沧海一穷麟”。韦应物和刘长卿便是这类诗人的代表。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不乏昂扬气势,带有盛唐馀韵。也有少数写战乱后到处残破凋零的景象,“十年



1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可“乡村年少生离乱,见话先朝如梦中”,诗人对从政已感失望,从此便向往隐逸。所谓“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不再像前辈盛唐诗人那样充满兼济理想,真正的兴趣也不在政事,而是寄情趣于山水。“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以其舒适娴静,衬托出一重冷落寂寞的情思氛围诗人们意志消沉,在此,诗人们大多有生不逢时之感,诗风格多有凄清、寒冷、萧瑟乃至暗淡的色彩。

大历诗中,诗人寂寞冷落的情思,多通过象征性意象或描述性意象表达,诗人更爱用描述性意象。“重露湿苍苔,明灯照黄叶”(李端《过谷口元赞所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三、创作题材的变化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那段流传千古的故事,成为后事创作的重要“母题”之一。它们或以凄惨的爱情故事被反复咏叹:“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在天愿做,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或以政治讽刺诗的形式被反复提及用来针砭时弊:“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一批以洛阳宫中老去宫女为素材的诗歌也创作出来:“莺归雁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白居易《上扬白发人》这些将青春蹉跎在高高的宫墙内的垂垂老矣的宫女形象,包含着人们劫后余生般的反思与惆怅。



四、文体成熟与发展

唐诗是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在安史之乱中不得不提的是杜甫,他创作了许多古体诗,但他的律诗,在诗歌艺术上的成就更为辉煌。比如他的七律组诗《咏怀古迹五首》《注浆五首》,特别是《秋兴八首》,可以说是杜甫铝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韩愈、柳宗元发起的“古文运动”在散文文体文风改革成功,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这极大地丰富了散文的艺术表现技巧,把散文的创作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韩、之后散体文的写作走向低潮。

中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处于萌芽阶段,当时大量的是记述神灵鬼怪的志怪小说,少数记人事。这些小说大抵篇幅短,文笔简约,缺少具体描绘。而唐传奇的产生,情况就有了很大的改变。唐代传奇内容除部分记述神灵鬼怪外,量记载人间的各种世态。传奇的兴盛期在中唐,和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高潮差不多同步。它也和散体文一样,在晚唐逐渐衰落。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

其次还有变文与词,成为新体裁在唐文学中发展。





2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五、 战后中晚诗坛现象

唐诗在一度消沉后,在中唐时期又焕发出一线生机。贞元元和年间,士人渴望中兴,与政治改革同时,诗坛上也出现了革新的风气。因此,名家辈出,流派分立,诗人着力新途径的开辟、新技法的探寻。“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为韩孟诗派主调,两人并在诗歌创作手法上各具鲜明特色。白居易、元稹,还有张籍、王建,从乐府民歌吸取养料,把诗写得通俗易懂,形成元、白诗派。这些中唐人在盛唐诗那样高的水平上,在盛极难继的局面中,以他们的革新精神和创新勇气,又开拓出一片诗歌的新天地。长庆以后,中兴成梦,诗人生活走向平庸,心态内敛,,感情也趋向细腻,诗歌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题材多狭窄,写法多苦吟。在这一片诗的退潮中,杜牧、李商隐突起,聚显光芒。特别是李商隐,以其善感的灵心、细腻丰富的感情,用象征、暗示、非逻辑结构的手法,表现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把诗歌表现心灵深层世界的能力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创造了唐诗最后的辉煌。



总之,安史之乱对唐代文化的影响是多面性的,从此以后,盛唐气象那种开 阔浑厚渐渐走向衰颓,所有的文学都不免染上一层孤冷,伤感和忧郁的色彩。



3欢迎下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ddfa92309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