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忍则乱大谋(读史有感)

2022-12-29 14:07: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不忍则乱大谋(读史有感)》,欢迎阅读!
小不忍则乱大谋,有感

小不忍则乱大谋(读史有感)

小不忍则乱大谋 (读史有感)

英雄不问出处,这是因为,为人处世本来就是小雨怡情,大雨怡品,雨中自有乾坤。自古以来是男儿有泪不轻掸,凡事则有例外,有时候男儿即使挤出点鳄鱼泪,也能换取天大的好处。不信?请看那部<三国演义>里是怎么说的。时势造英雄,当年的刘备小子凭借和皇帝有点血缘人脉关系,自诩为中山靖王之后,人称刘皇叔。穷凶潦倒之际一文不值,靠卖草席为生。泛泛之辈因为结识了犯有案事的关羽和屠户张飞,桃园三结义成就了一番事业。他为人随和善于观言察色,于是周遭那些天下英雄豪杰心甘情愿臣服听其差遣。他最大的本领是一路演戏哭将下来,"刘备好哭"的名声也就出来了,不仅哭来像荊州这样战略要地的城池,而且哭来了三国鼎立的西蜀半壁江山。接下去便没有那么幸运了,虽然带兵征战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并无寸土之功,最后以托孤白帝城为"出师未捷身先死",饮恨撒手人寰。看来哭得能量毕竟有限,其实早已够本了。读史明志,用不着指指戳戳说东道西的,这个世界本来没有人计较你能做什么,而是你该做什么。

大丈夫能屈能伸,好男儿能柔能刚。""字心上一把刀,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提得起放得下这把心头之刀,少生郁抑闲气,多有宽松平和。修身养性,退一步海阔天空,便于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容人之量,使之保持自己的高远志向。是呵,要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如果太轻易暴露自己的情感则容易受到伤害; 过于直率地表露自己的情感,则显得为人肤浅,也容易开罪于人。这样就是说: 要忍,忍耐住自己的激动情绪不喜形于色,切不过多地暴露出来。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仰不愧天,俯不怍人。按古人所理喻是: 听则明,偏听则暗。我们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再明理事了精明强干,个人的认识毕竟有限度。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再超然物外高明手段通天的人,也会有老虎打瞌睡疏忽大意的时候。这就需要集中汲取智慧和精华,博釆众长,为我所用,才能完成自己一番既定的夙愿。耳朵软灌蜜似偏信一面之词,在一棵树上吊死,走


入人生死胡同出不来,那将是毀誉参半,功亏一篑,最终以失败为告终。

汉高祖刘邦小混混出身身份低贱,识字不多,最大的官也只是当过屁大的亭长。但他能礼贤下士,把各路英雄豪杰拉到自己麾下,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建立了西汉王朝。只有谋士张平是个没落贵族还说得过去,陈平乃游手好闲之辈,大将军樊哙是屠夫,周勃是吹鼓手,娄敬是车夫,韩信为无业游民,彭越当过强盗。这些人出身虽然微不足道,但其社会阅历异常丰富,各有所长也守信用讲义气,刘邦就是运用他们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的。

刘邦的最大好处是能忍,等待时机后发制人。他釆纳谋士张良的决策,首先夺取关中,长驱而入直捣秦都咸阳,这样一来使项羽与众王订立的先入咸阳为王的盟约既成事实,不但造成项羽的被动局面也打乱了他的阵脚。接着,刘邦得力谋臣萧何则趁热打铁乘机接管了秦朝的中央档案文件和其他国书资料,从而掌控了全国政冶,军事,经济,地理等一系列重要情况,为今后统一国家之战作好准备。

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此时的刘邦望着眼前宏伟的宫殿,艳丽的宫娥,还有无尽的财富,就有点飘飘然不思进取了。村野匹夫的满足感显而易见,是很可怕的。大将樊哙见状谏言: "小不忍则乱大谋,大王是真正想得天下?还只是想当见钱眼开的富翁?别忘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秦朝刚刚就在这里灭亡的。"

还是一个忍字提醒了刘邦,他还兵灞上,并与民约法三章,恢复战后社会秩序,安抚并稳定民心,减少苛捐杂税,让民众喘息恢复元气。这些举措是为刘邦在政治上稳住阵脚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但在军事上他仍处劣势。于是他釆用了张良"斗智不斗勇"的步步为营策略。当项羽大摆"鸿门宴"撕破脸皮毁约时,他甘拜下风接受项羽封赏汉中王的奚落。还是那个忍字,在走马上任汉中王时,他下令逐段烧毁沿途的栈道,以表示臣服项羽,不再与他为敌来麻痹项羽对其放松警惕性,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成功范例。

人挪活,树挪死,刘邦就这样轻易地迷惑了项羽,养精蓄锐东山再起,垓下一战逼使项羽兵败自刎乌冮而无颜见江东父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df2730148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