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刮痧》影评

2022-04-11 03:28: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工《刮痧》影评》,欢迎阅读!
社工,刮痧,影评

《刮痧》影评

——社工的价值介入之殇

《刮痧》这部无论是在电影界还是社工界都具有相当大影响力的影片我之前也听说过,但是说来惭愧,作为一名社会学系的学生我都没有自己主动的看过这部影片,而是在儿童社会工作的课堂上观赏了这部颇具盛名的影片。在这部影片中东西方文化发生了激烈的排斥性的碰撞,而美国社工从自己价值观出发来“负责”的工作却差点最终导致主人公徐大同永远的与自己的儿子分离的结局也让我看到了社会工作者在价值介入的过程中过于注重自我主体的致命伤。

《刮痧》讲述的是一个在美国生活了八年的中国家庭,因为其5岁的华裔孩子丹尼斯一次意外的闹肚子发烧,刚来美国的爷爷因为不懂英文,看不懂药品上的英文说明,便用中国民间流传的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但在医院里被护士发现了因刮痧而留下的血痕,怀疑是其家人虐待孩子所致。于是,儿童福利院便把孩子的父亲许大同(梁家辉 饰)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许大同因为无法解析刮痧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治疗法,又因为律师的曲意刁难,大同最终被判决与孩子隔离,并且搞得失去了工作、朋友,又无奈只得与妻子分居,幸亏许大同的朋友兼老板昆兰去了解了刮痧的原理,亲自尝试了刮痧,才知道了刮痧是中国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其作证,故事才有了完满结局。

社会工作是价值介入的助人活动,价值多元以及价值衡量标准的缺乏使得身为助人者的社会工作者不得不面临价值选择的困境。

价值是具有多元性的,在助人活动中,价值观念的差异导致导致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对于同一事物的态度不同。社会工作者在理解受助对象的时候,必须要和与之相关的价值和文化系统相联系才有可能达到对受助者的深层理解。 刮痧,中国流传2000多年的治疗常见病方法,在片中代表的就是中西文化之间的显著差异:在中国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事物,然而在美国人眼中这就是无法原谅的虐待儿童的罪证。除了这个,还有法律观念的不同,对尊重的理解不同等等,这些都表现了中西文化之间那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美国的社工由于价值观念的差异不了解中国的中医疗法刮痧,只根据大同之子背上的伤痕认定其长期受到体罚。把社工自身的价值判断作为了受助者的价值判断。小丹尼斯没有什么困难,但社工还是向美国儿童福利局反映了,并认为他应该由美国儿童福利局监护。更加令人感到悲哀和无奈的是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排斥与不接受的态度,他们不愿去花时间精力,去了解大同口中那个“刮痧”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在他们看来这是不可理喻的东方人的不可理喻的行为。于是他们就丝毫不愿去听,不愿去了解,更别说去接纳。因此社工在价值介入的同时要自觉“凸显其价值判断”,时时反思自己的言行。

在实践过程中,“价值中立”作为一种理想境界是无法达到的,它存在的重要意义也许不在于现实,而在于对个人局限性的警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社会工作者操纵受助者的现象并不少见,包括为了取得某种效果而夸大、歪曲事实或撒谎、所以,一个称职的社工要经常反思自己的价值观,以避免对受助者造成不应该的伤害。

助人过程中的主体不仅包括社会工作者,也包括受助者。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助人的效果并不是以社会工作者的判断为依据,而是以“来自于受助者对所获服务的过程及结果的感知、分析和判断”为最终的评价标准。影片中大同之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受助者,是一个未成年人,在很大程度上,被社工给忽略了,这就是他们工作不到位的地方。他们并不真正了解大同之子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和父母的关爱,而完全按照自我主体的价值观来进行所谓的“救助”活动,结果只能是给还处于未成年人阶段的孩子带来严重的难以估量的伤害。

如果说“价值中立”是对追求客观性和准确性的理想化选择,那么“价值介入”就是社会工作者对此的现实性选择。但是,社会工作者也不得不时常面对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几千年以来人类一直都未能找到价值的客观衡量标准。


所以,社会工作者在一般情况下没有权利和理由为受助者做选择,唯有受助者“自决”才能让社会工作者暂时摆脱这一价值选择困境。

影片的结尾虽然是一个大团圆,但是留给我们深思的问题还是很多的,影片中社会工作者的道德操守和伦理守则,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最终他们站在了正确的位置,更好的服务了社,我们都知道,社会工作者的道德要求是指在实践中,专业人员必须对自身的价值观和行为进行约束,同时通过符合道德规定的专业活动来最大程度的保护受助者的利益,完成专业活动的各个目标。社会工作专业共同体和社会公众等对以利他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工作者有一定的道德要求,这些道德要求是有关"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伦理规定。每一个经过严格训练的社会工作者,都要坚持他们的道德操守和伦理守则,都要尊重自己在价值介入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受助者的所处的文化价值环境和自身的价值观念和需要,在现实生活服务中容不得半点差池和失误。

李晔

11社会学2 S01114006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e1deb75f242336c1eb95e3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