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与文学关系

2023-04-10 02:2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影视艺术与文学关系》,欢迎阅读!
关系,艺术,影视,文学

一、 影视艺术文学的相似性

影视艺术文学二者之间彼此渗透,有深刻的联系。

1. 从表现对象上看,文学与影视都以人为表现对象,连缀或折射着广阔繁

复的社会生活。

2. 从美学形态上看,影视和文学同为时间艺术,两者都是在时间的流动延

续和运动过程中来叙述故事、展开情节、表现人物的。

【克拉考尔在论及小说与电影的关系时说: “小说和电影中不 同的时间处理,只是一种程度上的不同,而不是本质上的差异。 文学是在一个词一个词或一个意象一个意象的延续中,最后在读者的艺术想象中形成完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影视则是通过直接在银屏上呈现的影像而不断地形成完整的形象与故事情节。二者在美学形态上的相似性主要有: 第一,影视和文学主要的叙事因素都包含着叙事主体、叙事客体和叙事手段三个关键元素; 第二,影视和文学都是借助于叙事的感性特质虚构 或者再造了一个有别于现实真实世界的虚拟空间。而这个空间的存在是对于现实世界一种美学意义上的重现或者补偿; 第三,影视与文学都是通过感性的人物、冲突的事件、生动迷人的故事围绕着一个预先为导演或者作家设定的主题开展想像 的叙事,他们在接受层面上都大多设定了预期的读者或者观众期待视野。

3. 从表现手段上看,叙事与抒情是文学的两大手段,影视也借鉴了这两大手段,虽然在这两门艺术中的表现很不一样,但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小说的叙事通过语言进行,影视的叙事则通过镜头和画面来进行。影视的叙事与 小说的叙事有一定的相似性。影视与文学在叙事上具有相似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都是时间性艺术,都具有在时间的延续中塑造形象的特点。因此,正如埃·马格尼在他的著名论文《电影的美学和小说的美学比较》中指出的: “电影和小说二者均为叙述作品,叙事有它自身的规律,与展示的规律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连续性,小说的各种程式和电影的各种常规技巧大致是为了保持连续性才产生的。

【诗歌的意 象组合与大幅度跳跃的方式与影视的蒙太奇方式 具有相当的共同性或可比性。比如马致远的元曲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诗历来被当作诗歌意象大跨度跳跃的 典范。从影视语言的角度看,小令中的一个词差 多相当于一个镜头或画面,其组接则无疑具有 一种影视蒙太奇的效果。 “枯藤、老树、昏鸦”是 中近景, “小桥、流水、人家”是中远景和镜头内部 的摇镜头蒙太奇, 而从 “古道 “西风”到 “瘦 马”,从西下的“夕阳”到“断肠人”则仿佛是摄影 机从远景慢慢地推到近景,最后则是“断肠人”的 特写或大特写,可谓镜语流畅,镜头推拉摇移自 如。《秋思》简直活像一个导演工作剧本。 诗歌经常用含蓄的、以少胜多、以有限 表达无限的方法,营造余音袅袅、意蕴无穷的 境,与影视通过暂时游离于电影叙事,用空镜头方 式进行视觉抒情的方式很相似。: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再如,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 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 发白帝城》) 很像影视的“镜头内部的蒙太奇”

二、 影视艺术文学的差异性

1. 从语言的表述形态和表述方式上来看, 影视艺术文学有着本质的差别。


首先,影视语 汇基本上是由自然物象直接构成的( 人工物象通 常只占一小部分) ,是有声有色的实体,是具有直 观表现性的“直接意指记号” 而文学语汇却完全 是由印刷符号( 文字) 改成的,是抽象的代码,是 不具有直观表现性的“间接意指记号”。其次,影 视语言中喻体与被喻体是合而为一的———银屏 的狮子既是狮子本身( 喻体) ,同时又可以是勇猛 ( 被喻体) 的象征; 而文学中的语言喻体与被喻体 却是分离的———文学作品中“狮子”这个词首先 是一个想象中的狮子的形象,继而成为勇猛( 喻体) 的象征。再者, 电影语言所直接表现的只 能是具体的、特定的、个别的客体( 人或物) ,只能 直接表现“这一个”客体,而无法直接表现“这一群”或“这一类”客体; 文学语言既可以直接表现 具体的、特定的、个别的客体,也可以直接表现抽 象的、泛指的客体。 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它可 以超越地域和民族的界限; 文学语言却是一种 典型的民族性的语言,难以超越地域和民族的界 限。

2. 艺术形象上看,文学与影视艺术的不同,从根本上说是源于两者在传达媒介上的不同

文学的传达媒介是文字和语言,它们与艺术 象的关系是间接的,

甚至如马赛尔·马尔丹所指 出的: “文字与它所表明的事物之间有一种深刻 的差异。[ 4] 80文学以语言文字为手段塑造形象, 语言文字的特性决定了文学形象只能出现在读者 的想象之中,因而它是朦胧的、模糊的,具有一种 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影视的传达媒介是直观的 运动着的影像,以空间画面为手段塑造形象,而影 视形象没有符号作为中介,它直接诉诸观众的视 觉,具有物质的空间显现,与它所表明的事物之间 具有直接的同一性。因此影视形象是直接的,文 学形象是间接的; 影视形象是具体的,文学形象是 抽象的; 影视形象是单一的,文学象是多义的。 正是这个原因,在改编文学作品过程中常常发生 这种情况,原著里很丰厚的形象直接搬上银屏后 肤浅了,文学形象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和风格情调 上镜头则荡然无存了。有时也存在相反情况, 文学作品里看来很淡漠的东西一上银屏就变得强 烈了,文学作品里看来很单调的东西一上银屏就 丰厚了。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就在于直接形象 和间接形象的差异性。 既然影视艺术是直接诉诸于视觉的空间艺 术,那么它就必然像绘画那样具有空间艺术的审 美意义: 以撼人心魄的空间表现力给观众以巨大 的心理冲击,使他们心底荡起波澜; 画面以独特的 构图魅力和夺目的色彩运用吸引观众的审美注 意,使他们产生情感的律动; 摄影形象以别具一格 的布光和视角使观众迷醉其中,流连忘返,为银屏 的画面美深深陶醉,怡情忘怀。因此影视艺术 独具的画面美感是文学所不能取代的。

3. 从表现对象上看,由于空间的特性,影视艺术文学的表现对象还存在差异

【表现在影视所拍摄的必须是可见的物质现实,即使是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也必须用可见的空间画面和人物的外部造型动作表现出来。可是并非所有的心理活动、内在感受都具有外部的空间造型和表现形态,有些情绪、思想和精神是无形的、抽象的,无法诉诸视听的,因此,文学才是描绘内心世界的最好媒介。

4. 从受众形象生成的特点上看,传达媒介的性质的不同也决定了影视艺术文学在受众那里的形象生成的特点的不同

文学作品的阅读 中,需要读者强大的想像力的发挥,语言符号刺激 读者的大脑,读者则迅速地把语言词汇化为一个个心理表象,并进行积极的分解和重组,从而形成新的表象,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形象感。影视银幕中的影像,直接诉之于观众的视觉,因而具有形象的直接性,也就是说一定要视觉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e1f523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1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