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激发爱国情怀的语文课

2022-05-05 09:5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堂激发爱国情怀的语文课》,欢迎阅读!
一堂,爱国,语文课,激发,情怀

一堂激发爱国情怀的语文

作者:邹磊

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21年第46

一、教材分析

《灯笼》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篇目。本单元课文内容体现的是民间习俗和风尚,展现的是一幅幅民俗风情画,是民间文化的个体再现。《灯笼》是著名散文作家吴伯箫先生的作品,他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对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灯笼对于他乃至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文章既有文化上的具体再现,也有历史的况味,更融入了家国情怀,体现了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制定为: 1.掌握文中相关字词,了解文本大意,体会灯笼的线索脉络。 2.听读课文,概括文中事件,体会亲情、乡情。 3.了解民间习俗、诗词典故,升华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新课导入

播放《红灯笼》视频(伴随着视频资料,老师讲解)。灯笼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厅堂里、庭院里、房屋前,处处都有灯笼。相传中国有灯笼的年代是在秦汉以后,东汉纸的发明,又有了纸灯笼的出现。中国的灯笼不仅用来照明,同时也是一种象征。灯笼种类不同,颜色各异,往往用红色代表喜庆,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灯笼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和丰富情思。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吴伯箫的散文《灯笼》。 第二步: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1.作者简介

2.熟悉课后读读写写的生字并注音。(学生在黑板上展示预习成果) 第三步:感知课文——合作与探究


1.一线串珠明内容 2.字里行间悟深情

过渡语:吴伯箫的散文喜欢从一枝一葉的普通事物中深入挖掘,从平凡中引申出深刻的内涵。这篇课文以灯笼为小的突破口,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哪些情感? 3.齐读诗文明态度

过渡语:播放《破阵子》的朗读视频,感受诗人的爱国情,然后学生齐读《破阵子》和课文最后一段。提问:文章结尾一段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什么?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4.时代英雄影响我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一场疫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强大,更看到了许多平凡人的家国情怀,现在的你们更需要用知识缝制铠甲,因为不远的将来,当你们走向社会,在各行各业都将由你们披甲上阵。你们是未来的接班人,希望你们好好学习,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不惧艰辛、勇敢前行! 四、课堂反思

我一直认为《灯笼》的主题对于我们现阶段的学生来讲是比较久远的,因为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为了拉近距离,我抓住了这次疫情,我发现让学生来谈他们身边的抗疫英雄的时候,这种爱国情怀一下子就激发出来了,特别是讲到我们孝感本地的医生黄文军时,孩子们一下子泪流满面了,于是结尾的小结我引用了钟南山院士写给孩子的一封信作为本节课的结束语,目的是让孩子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e1f7807de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